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2016日本JR新幹線東日本及南北海道行﹝11﹞-6/4會津若松鶴城

2016日本JR新幹線東日本及南北海道行﹝11-6/4會津若松鶴城

6/4當天上午走完了五色沼森林步道,再磐梯高原站等公車,又花了900日圓車資回到豬苗代站,再度搭上火車往下一個景點會津若松市前進。
 
 
 
 會津若松市﹝Aizuwakamatsu shi)是日本福島縣西部會津地方的都市。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在江戶時代這裡是會津藩的城下町。由於地理位置身處內陸,也不是一線大城,故在二戰中免於盟軍空襲,不少古跡得以保存,戰後反成為豐富的觀光資源。會津若松是日本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因此被稱為「武士之鄉」,目前會津若松都市圈的人口約有20萬人。

 


我們搭的火車停靠終點站會津若松站,由下車月台直接往前走,到盡頭就可直接往左通往前站門廳,不用走挑高的月台過道,因為這裡已是本線鐵路路段的終點站。

 
 
 
 
 

會津若松城天守閣所在如今稱作鶴城。一出火車站就看到了右前方的兩個人像,這是日本人都很熟悉的白虎隊成員的肖像。白虎隊是19世紀會津戰爭時屬舊幕府勢力之會津藩組織,由年僅15歲至17歲少年武士組成的軍隊。當年會津藩與天皇政府軍作戰,戰敗城破,這些會津藩的忠勇少年在城外山坡眼見城破,全體忠貞殉藩,集體在飯盛山切腹自殺。﹝這一段慘烈的歷史,請參考補記說明﹞火車站前的這個雕像就是模擬在山上二位少年遠眺會津若松城戰敗,悲憤莫名,殉國心意已決的景象。

 

會津若松站前線開闢有周遊市區的公車,花210日圓搭上這班車,就可以很方便的直接抵達鶴城。

 
 
 
 

行車途中曾經過一個豎立著標示野口英士初戀地的木門,當時完全不知野口英士是何許人也,回國後查了資料,野口英世(1876119日-1928521日),日本醫學士、細菌學家。出生在福島縣耶麻郡三和村(現今的豬苗代町)。他對細菌學有深入的研究,並為了研究黃熱病而前往西非的英屬黃金海岸(今加納共和國)生活,最後更染黃熱病而離世,享年51歲。為紀念他對世人的貢獻,日本政府在200411月後改版的1000日圓紙幣印有他的肖像。

 
 
 
 
 

在鶴城前的公車站下車,已經是下午二點多了,還沒有吃午飯哩!算計一下如這時直接進去參觀完畢再出來也甭吃了。肚子空空,恐怕熬不了那麼久。所以現在對街找到一間蕎麥拉麵店,開門詢問,好在還有營業。中午就靠這一碗蕎麥麵解決吧。

 
 

在日本好的蕎麥麵製作十分講究,價錢也不見得便宜。這家店也是使用自製蕎麥麵,價錢還不算太貴,我吃的是天婦羅蕎麥麵,要價1200日圓,相當於台幣約360元,麵體本身很有嚼勁,風味清爽可口,口感不錯。最下圖中有一方盒,裡面是店家提供煮麵的麵湯。

 
 

會津若松城周圍有完整的護城河,參觀者先走過周圍寬廣整齊的草坪與庭園,才走到鶴城最高的建築的天守閣。鶴城天守閣看來樓高六層,建築規模不小。入內參觀費為510日圓。

 
 
 
 
 
 
 
 
 
 
 
 
 
 
 
 
 一走進鶴城,光線陡然黯淡下來,馬上就感受到一種古城的陰森氣氛。在低樓層還模擬還原擺放了許多古時備戰所需而儲備的糧包。

 
 
 
 
 
 
 
 
 
 

再往上走的過程,展覽著許多鶴城歷代主人的歷史事蹟,但多半不能拍照,所以無法呈現給大家參考。





 
 
整個鶴城天守只有較上層是開放攝影的。頂樓的四周有迴廊,參觀者可繞行由高處遠眺四周的高山。我們在頂樓可以眺望四周山脈連綿的自然環境,環目四周也可以體會一下昔日戰爭時為保會津藩而犧牲性命者當時的心情。


















 






 
往東邊看,就可遙見到白虎隊殉節所在的飯盛山。
 

由於這裡也算是熱門的觀光古蹟,因此循參觀路線走至底層,販賣紀念品攤位規模還頗大的,也有許多在地生產的甜點糕餅,因為怕帶著走不方便,所以我並沒有購買。











 







 
參觀過鶴城,我們由原來的路口出來,本要搭公車回火車站,但看班次還要等好一陣子,日本的計程車又不像台北滿街亂跑隨招隨停,只好拜託路口商家,請他們電請計程車前來,這才順利回到會津若松火車站。轉搭火車返回住宿地郡山市。
 












 晚餐也就近在郡山火車站的美食廣場解決,明天我們將搭JR新幹線前往此次旅行最後一站-東京市。
 
                                                                2016.0814


以下為有關白虎隊事蹟補記

根據維基百科等資料加以整理:會津藩昔日為日本古陸奧國會津郡,範圍包含了現在的福島縣西部會津地區。當時的藩廳為會津若松城(今會津若松市)。

會津地區最早屬於常陸國的領地,從七世紀以後被劃入成為陸奧國的領地。到了戰國時代,由於平安時代末期鎌倉時代初期的武將佐原義連在奧州戰爭中有功於源賴朝,被賜予會津郡。

戊辰戰爭(1868年-1869年,明治元年-明治2年)是日本歷史上在王政復古中成立的明治新政府擊敗江戶幕府勢力的一次內戰。1868年乃戊辰年,故有此名。

1867年孝明天皇駕崩(有一說是遭到暗殺),失去天皇支持的江戶幕府與跟已經簽訂薩長同盟的薩摩藩與長州藩的對立白熱化。隨著大政奉還以及王政復古兩次政治事件之後,戊辰戰爭的首戰鳥羽伏見之戰爆發了。會津藩很自然地被看作舊幕府勢力中心之一,成為新政府軍的仇敵。鳥羽伏見之戰後,明治天皇更加倚賴新政府軍。不過會津藩以奧羽越列藩同盟的方式獲得其他籓主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援,作為抵抗新政府軍的條件。不過,在長達一個月的會津若松城的戰鬥中(會津戰爭),會津藩最後還是敗北投降了。

白虎隊是會津戰爭時屬舊幕府勢力之會津藩組織,由15歲至17歲少年武士組成的軍隊。其他會津藩組織尚有玄武隊、朱雀隊、青龍隊等。因會津藩軍被新政府軍打敗,當時白虎隊成員戍手於飯盛山,在山坡上遙見會津城內大火焚燒,認為大勢已去,悲憤莫名,決定以身殉藩,於是集體切腹自殺。史稱白虎隊事件。

當時新政府軍贏得慘烈勝利後,竟然還對戰敗的會津藩軍民大事羞辱,如剝去死去軍士衣物,切下陽具,還不准百姓收屍,任其曝屍荒野,以至於城內外屍臭難掩,後續更造成疫病流行,當地百姓民不聊生,這段不堪的戰爭顯示了日本立國歷史上軍事行動殘暴無人性的一頁。

甚至於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局長期由長州藩等南方出身者把持,會津藩作為維新時期的保守派,在政治和經濟上一直遭受打壓。例如雖然會津若松是交通要衝,但至今沒有新幹線和建造新幹線的計劃,致使經濟落後於周圍地區,居民對此頗有微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