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山水碧潭

 

山水碧潭

本部落格在開張初期就寫過一篇「台北河濱自行車道─永福橋至碧潭」,曾提到了碧潭的悠悠歷史與風景特色,但該文章主題基本上是介紹新店溪河濱自行車道。今天再度提筆,真正花點篇幅介紹一下鄰近台北近郊,有山水之勝且交通便利的風景區-碧潭吧。

 

 



 
碧潭風景秀麗,為台灣昔日八大景之一,位於台北捷運新店線終點站-新店總站附近,交通甚為便利,為台北都會區民眾假日旅遊休憩的理想去處。
 
 
                                                                         
碧潭因河岸寬廣,水色澄清碧綠、水面平靜如潭而得其名,適宜划船、釣魚等水上活動。東岸設有遊艇碼頭,現有天鵝船可租用,提供遊客親水泛遊。碧潭西岸石壁高懸懸崖聳立,山岩上刻有「碧潭」二字,據說是曾任行政院長的國父哲嗣孫科先生的筆墨,因石壁高懸氣勢不凡,而有「小赤壁」之美譽。岩頂築小亭一座,名曰「碧亭」。其景美不勝收。

 
 

「碧潭吊橋」長約二百公尺,塔高度二十公尺,碧潭吊橋原建於日據時代西元1937年。橫跨碧潭之水上,佇立於碧潭兩岸,連結安坑與新店兩地,有如長虹懸空跨越兩岸,光復後雖經過多次整修改建,歷年來仍是碧潭風景區主要特色標誌,聽說此橋最初原可通行車輛,但目前僅供遊客步行通過,在附近另建有車輛通行大橋及國三高速公路大橋。碧潭湖光山色之美景,與此長虹吊橋相配,也使這歷史悠久的勝地成為台北近郊新店區旅遊主要的觀光景點。


 






 
昔日民國40-50年代想前往碧潭,主要仰賴靠搭乘「萬新火車」前往,萬新鐵路是行駛於萬華與新店間的縱貫鐵路新店分支線(俗稱北新鐵路),全長10.5公里數單軌路線,早期由日人初建時,是以運送木材、茶業、煤為主。

光復後由台灣鐵路局收購,每日往返增加為十個班次。此段鐵路自萬華起站經和平、古亭、螢橋、水源地、公館、景美、十五分、七張、大坪林、新店等十四站,我幼年時常跟隨大人搭乘萬新鐵路至新店碧潭遊玩。直到北宜公路、新烏公路、新店中和公路陸續完成後,於民國五十四年功成身退,鐵路拆除之後沿線改築公路,就是現在的台北市內大致與羅斯福路平行的汀洲路。

風景優美的新店碧潭給遊客的深刻印象,除了高懸天際的碧潭吊橋外,還有一處離吊橋不遠處的新店渡口也是熱門觀光體驗,此擺渡恐怕已是全國現僅存的城市人力擺渡,不論陰晴,李姓擺渡人每日總是載著旅客或居民穿梭新店溪兩岸。


 
 
 
 
 
 
 
 

由於新店溪把將新店地區隔成大坪林與灣潭等聚落,新店溪的渡船歷史約開始於清光緒 7年(西元1881年),當初碧潭吊橋尚未興建,早年新店渡是進入灣潭、直潭、塗潭、屈尺以及安坑等山區的交通樞紐。台灣光復初期搭船渡溪仍是最快速便捷的選項,新店溪中上游尚有九個常設渡口,溝通兩岸的交通與人民生活。直到40年代末公路交通、橋樑雖陸續興建,民眾轉而依賴更便利的運輸方式,渡口逐一凋零,但如今新店渡為新店溪流域僅存的人力擺渡渡口,深具地方文化特色。

在岸邊遊客們上船後,自行把20元銅板丟進船家準備的空罐,擺渡人隨即掉轉船身,搖著槳載著遊客到對岸。輕舟緩緩滑過水面,畫出絲絲漣漪,從渡船口到對面灣潭聚落僅120公尺的航程,航程最多5分鐘,但在船身無聲搖曳緩緩前進氛圍下,讓人感受到短暫離世滌心的親水樂趣,一時間周遭宛如回到了幾十年前的時空。

 
 
 
 
 
 
 
 
 
 
 
 
 
 
 
西岸的渡船口。

 
由碧潭除了走吊橋及河岸步道賞景外,也可以租用當地的天鵝船利用自己的腳力踩踏自在遊潭。在民國4050年代碧潭就是年輕情侶泛舟談情的熱門水域,但當時所使用的二人小舟為尖頭圓底,船體左右穩定性甚差,如果兩人在潭面上中途想要換位,往往就遭致翻船落水,當年租船業者又沒有提供救生衣等設備,因此悲劇頻傳。

以前40-60年代的小舟已不常見,但上回我去爬和美山時在路邊看到一艘,就是這個模樣。負責划船者坐在中段,背對著船行型方向,小舟無舵,需以左右兩手划動力量改變方向,無經驗的遊客往往會在原地打轉,很不好控制。


現在的天鵝船雖然速度低但穩定安全性較高,租船遊客也須穿上救生衣方得離岸,潭面也有人留意監控,故近年已少見翻船悲劇了。

 
 
 
 

天鵝船的設計是兩人並座踩踏帶動螺槳排水向前,另有一舵手控可改變方向,遊客得以自在選擇目標方向前進,快慢由人。悠閒的在潭面倘佯,觀景的角度不同,在夕陽西下的時分,河岸沐浴在金色和煦的斜陽下,自有另一種悠閒的樂趣。
 












































 
 
在潭面上望向西岸的綠色山巒中,還可以看到一幢三層白牆紅門別墅,獨自矗立在碧色水濱,感覺遺世獨立,蔚然成為一景。這一棟現已無人居住的樓房名「太白樓」。

 
 

這棟房子坐落在西岸旁已有近50年,最早名為「攬碧樓」,在現任楊姓屋主的父親購得後,更名為「太白樓」,上方就是曾經名盛一時的「碧潭樂園」。

 
 
 
 
 

據楊姓屋主表示,一家人長年在此生活,直到「碧潭樂園」關閉後,因停水停電只好搬離此地。曾有段時間,太白樓處於無人居住的荒廢狀態,且屋主父親過世後,也曾將骨灰罈擺放故居,不料經過好事者繪聲繪影加油添醋,太白屋竟成為傳說中的台灣知名鬼屋之一。

年前,太白樓曾經過重新整修,仍保留主體建築原有的白屋紅門外貌,由於此屋位置特殊,獨自傲然矗立於潭邊,已成為老台北人心中深刻的一抹遊潭記憶,屋主曾申請登錄歷史建築,但由於「太白樓」因興建在林務局土地上,面臨必須拆屋還地的命運,屋主已向新北市文化局申請登錄為歷史建築。新店地方人士也都表達支持,認為將太白樓改做為觀光用途,帶動觀光,會比拆除更有意義。

碧潭的西岸有一座和美山,自碧潭吊橋西岸左側有梯階步道上山,假日時很適合闔家登山健行活動。和美山高度並不高,僅一百五十米,除了最後登頂前有一段較長陡斜坡需直上以外,其餘步道路段多為緩緩起伏步道。就算是一般缺少運動的都市客,只要慢慢走不求快,登頂應沒什麼大問題。

 
 
 
 
 
 
 
在接近山頂的幸福廣場有階梯直通西岸新店擺渡口。

 
 
 
 
 
 

登上和美山頂,眼下視野遼闊,碧潭水色如茵,新店溪如緞帶向兩端延伸,遠處碧潭三橋橫跨潭面,清晰可辨。

 
 
 
 
 
 
 
 

和美山雖小但周遭生態環境卻十分豐富,行走於階梯步道上一路上樹木蒼鬱,蕨類叢生,毛蟲蝸牛隨處可見,枝頭也有許多鳥類棲息,蟲聲鳥鳴伴你同行

 
 
 
 
 
 
 
 
 
 
 
 
 
 
 
 
 
 
 
 
 
 
 
 
 
 
 
 
登山遊人在登頂前會先經過幾處斷垣殘壁廢棄屋宇和一處寬廣「幸福廣場」,此地在早年曾是北台灣最早的遊樂園區-碧潭樂園所在。昔日園區裡面設有當年難得一見的小火車、旋轉馬、微型雲宵飛車等設施,但因位居和美山頂附近,遊客到此並不方便,票價也不便宜,所以隨著新型遊樂園在各地興起,碧潭樂園也就熄燈關門,沒落拆除了。

 
 
廣場一角是最後要登和美山頂的階梯。
 
 

 
 
 
 

遊覽過碧潭西岸,不論你是由吊橋返回或搭擺渡回到東岸,這裡的堤防上建有整排的臨潭雅座,咖啡輕食或是異國套餐,餐點應有盡有。秋日斜陽、清風徐來時節最適合在此憑欄賞景並享美食。
 

 
 
 
 
 
 
 
 
 
 
 
 
 
 

碧潭所在的新店溪是淡水河上游最乾淨的一條溪流,如果你喜歡騎自行車,個人覺得最理想的交通方式是先在捷運公館站下,走十餘分鐘路﹝途中會經過自來水博物館,也可順道入內參觀遊覽﹞到永福橋台北市端,租一台自行車﹝或直接在公館站附近使用U-Bike,找到永福橋河濱自行車車道入口﹞,沿著蜿蜒的台北市河濱車道騎車8公里前來至此,可說既達到運動健身的目的,又能自在御風,一路上賞盡新店溪山水自然美景呢。





 









                                
                                                   201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