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

這個空間存放著過去的一些影像與回憶。

--------------------------------------------------------------------------------------
2007北京﹝3-萬里長城、盧溝橋

居庸關長城
中國長城﹝Chinese Great Wall﹞,是古代中國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中原,修築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因東西綿延幾乎達到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長城同時也是自人類文明以來最巨大的單一建築物,也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雄偉象徵。

 
根據最新的完整考古研究顯示,明長城全長約八千八百餘公里,包括人工牆體,壕塹,天然險等組合而成,牆體平均高67公尺,寬45公尺。中國長城的修築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尤以秦、漢、明三時期修建的規模最大。

就不同歷史時期的築城技術而言,因黃土平原缺乏石材,最早期修的長城,以堆築夯土為主,至明代時,長城已開始廣泛運用了石砌法、磚砌法、磚石混砌等方法修建。

長城是由完整建築群組成的嚴密防衛體系。主要由關隘、城牆與樓台、烽燧組成。

長城連綿萬里,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東、內蒙等15個省市自治區。沿線著名關城有:金山嶺、山海關、嘉峪關、玉門關、雁門關、八達嶺、居庸關、古北口等,其中離北京市最近,遊客也最熟知的就是八達嶺及居庸關長城。

八達嶺是中國開放最早的一段長城,也是至今為止保護最好,最著名的一段明代長城。其可行部分全長千七百餘米,也是官方招待外賓最常探訪的長城。

居庸關位置在北京西北部,距北京約60公里,一般團體觀光常選定居庸關,因其費用較省。居庸關係建在太行山餘脈之軍都山峽谷之間,兩側均有高山聳立,有很長的縱深,行車其間,但見兩側山嶺高聳,山巒猙獰,確實地勢險要。


居庸關四面均建有城牆,設南北兩道關門,關門外均築有瓮城。架設有敵樓與烽火台,方便軍情傳訊。居庸關內外擁有完善的多線防禦體系,而居庸關本身則作為整個體制之指揮中心,負責京城西北之要塞屏障。

 

居庸關位居南北交通要衝,故關口附近自古設有棧店,當然目前所見建物所見為近代修建,並非古時建築。

 
 


 這應該是鎮守居庸關甕城的衙署,藍瓦黃簷,應是近年重新修建的。



站在高處方可體驗長城之雄偉與建築難度。

 

 由垛口下望,初春時稍寒的山坡上樹梢有白花開放,不知是甚麼樹,大概是梅、李之類吧!


 長城通道上擺放了幾個兵馬俑的立像,明長城配秦俑?有似關公戰秦瓊-不同時代嘛!感覺不是很搭哪!


長城均是依險要的地勢變化而建。這一段均建於陵線之上。登高望遠,氣勢磅薄。

 
 
 
由於長城是沿險要山勢而修建,行走其上,各段路坡度不一,有的陡峭處兩階間跨距頗大,讓腳蹬高跟鞋的女士寸步難行,許多體力較差的遊客也爬上一小段就氣喘吁吁,想像一下當年在軍情緊急時,戍守官兵得穿著盔甲,攜帶兵器登上山頂,真夠累的。

 
這個坡度栽下去可不是鬧著玩的。好在較危險的路段牆邊建有鐵欄杆,方便力乏遊客安全攀登。
 




自長城高處下望,位居峽谷間的居庸關扼守天險,地位重要。




下得山來往上瞧,城牆腳下的山坡頗為陡峭,確是易守難攻。


毛澤東曾登長城手書「不到長城非好漢」。說真的!爬一趟回來,還真有點腿軟。

 
上書「天下第一雄觀」之稱的居庸關長城




 盧溝橋

盧溝橋亦作蘆溝橋,亦稱為永定橋,位於北京市西南方永定河上,距離北京市中心約15公里。該橋因跨越盧溝河(今稱為永定河)而得名。盧溝橋是中國最大的古代多涵孔圓弧拱橋。
盧溝橋始建於金朝,公元1192年完工。全長約二百七十米,寬7.5米,有11個涵孔,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根條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或蹲或伏,或大或小,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僅存501個。「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當年雖無相片,卻有一幅古畫中曾出現過金朝都城拱橋形貌,也是11孔拱橋,橋面中央部分稍拱起,此點與現今外觀略有不同。
 

盧溝曉月碑

盧溝橋於明朝正統年間即清康熙年間均經過重修,康熙帝命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事。橋東側則立有乾隆帝題寫的「盧溝曉月」碑。民國以後亦經多次整修,漸失古貌,後經有識之士奔走呼籲,1987年始重新修建恢復古蹟舊貌。





這是經過刨除新鋪路面後露出的舊橋面。鋪設有銅板框,提醒參觀民眾物毀損歷史遺跡。

 
古橋面以青石鋪地,行走其上感覺寬度並不寬。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葬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須通過盧溝橋。由於橋面太窄,只得將橋邊石欄拆除,添搭木橋,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從側面看過去,柱頭石獅果然是型態各異。我曾逐個檢視,有些古老石獅已然面目模糊。如今幾百個獅頭像中根據考證,僅存一尊是當年金朝時原物。其餘是歷年重修時改置。

 
 
 
一隻大獅兩隻小獅。


 正逢枯水期,橋下但見枯黃薄草,幾乎無水。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出兵侵佔了中國東北,此後又陸續在華北和上海等地挑起軍事衝突,逐步鯨吞蠶食翁中國的領土,當時國民政府自知國軍的裝備、軍力遠遜於日軍,希望爭取發展建設壯大中國的時間,故採取妥協的政策,一路隱忍,避免衝突擴大。19377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之間的戰事隨即全面爆發。「七七盧溝橋事變」遂成為中國展開全面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

下面節錄一段維基百科對「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敘述,回顧一下悲壯的史實-

民國二十六年六月,日本支那駐屯軍操演於盧溝橋,欲釁。七月七日,進逼宛平城,事未宣。恐其驟犯,國府遂遣兵布防。日軍詭稱遭襲,還營。是夜,一卒未歸,覓至宛平城外,欲入,拒之。未幾,卒還,戌時猶以炮轟城。二十九軍吉星文部鵲起,力禦之。十七日,蔣中正於廬山宣言,曰:「戰事驟發,亦有策,必守之。吾國雖尚太平,然不求苟安,且延之,勿疾克。當知戰事既開,勢若覆水,請棄城下之約,同心守義,利可斷金。是役也,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必死而後生。」至是舉國同心,鉅戰八載。

依據維基百科有關中國抗戰的資料,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八年抗戰國民政府軍作戰傷亡322萬餘人、病亡42萬餘人,總計損失365萬餘人,軍令部統計自七七事變以來陸軍陣亡131萬餘人,也讓日軍陣亡48萬餘人,而傷者更達193萬餘人。中國平民更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當年日本侵略中國,殘酷屠殺我同胞的慘痛的史實讓中國人永難忘懷。

這就是盧溝橋頭的宛平縣城。

 
 

為了讓下一代的中國人莫忘八年抗日戰爭之艱辛,及緬懷為國捐軀的軍民,盧溝橋常有老師帶學生前來此參訪。

 
 

 城牆下一個一個黑色石墩記錄下日軍當年在中國土地上燒殺擄掠的暴行。

 
 

我在這個中國近代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的橋樑旁,見證中國悲壯的抗日戰爭歷史與同胞所受的苦難,心情為之沉重。


 
﹝本篇文字內容相關背景資料參考維基百科,許多相片為當年同行好友阿諾兄所攝﹞

盧溝橋為何又被稱為馬可孛羅橋?  還有橋礅就那麼幾個,為甚麼幾百年來大家總是算不清橋柱上石獅子的數目 ?

 
                                                                    2013.0912


--------------------------------------------------------------------------------------------

2003峇里島



 
十年前,也就是2003年,我第一次前去峇里島。當時並非與家人同行,而是和同服務單位的好友阿諾兄一同前往,想不到二個大男人一時不察,誤選入蜜月團,全團成員除我們兩位男士外,全是成雙成對剛結婚的年輕伴侶,結果整個旅程一路上,由台灣同去帶隊的美麗領隊小姐都用曖昧的笑容看著我們兩位老男人,非常懷疑我們是不是GAY哩!那次旅遊我帶的相機中途發生故障,故以下有些相片是由阿諾兄相機所拍。

 

 
峇里島很早即是東南亞熱門的旅遊勝地,相信許多朋友都曾去過,峇里島的形狀有點像是一隻頭朝西方的幾維鳥﹝KIWI﹞,比較熱鬧的人口集中區域是南端腳的位置KUTA區。下圖取自維基百科。



我記得小時候有一首流行歌曲好像叫做「南海風情」?

歌詞開頭幾句我還記得:

「你可曾聽說有個峇里島,

  就在那印度尼西亞,

  那島上風景美麗如圖畫,

  誰都會深深愛上它。

  ………………………
 


 

峇里島屬印尼,印尼是一個東西走向的多島嶼國家,人民信奉回教為主,但峇里島島民卻以信奉印度教者佔多數,是印尼國內的異數。2002年曾發生令世界震驚的「峇里島爆炸案」,死傷達數百人。當時觀光業一度曾大受影響,但島上美麗的風土人情終究令人難忘,在印尼當局改善安全措施後,觀光業才慢慢復甦。

由於已經過十年,上回的行程順序我也記不太清楚了!景點大都集中在島嶼南端,就請大家直接看相片好了。



因為觀光飯店設備及生活機能較齊全,所以我們沒有選擇Villa住宿。我們住的飯店是峇里島東南端離KUTA區不遠的Inna Putri Bali,當時也算是一家不錯的海濱飯店,環境優雅、設備周全,只是十年不見,不知現在評價如何。

 

海神廟
坐飛機抵峇里島後,通常第一個景點就是海神廟,這是一個建築在離岸礁岩上的海神廟宇,當時退潮時道路交通即告阻斷,聽說後來有另建跨海橋梁相通。



 
聖泉廟
這座歷史久遠的廟宇前有一大水池,池中長有綠色水草隨水流飄曳,池底佈滿黑色砂礫,清澈泉水不斷自池底湧出,終年不絕,被當地人認為是一神聖的湧泉,有護佑居民之功,有許多當地居民會前往以聖泉沐浴洗頭。觀光客進廟前會先換上傳統圍裙。

 


 

蠟染工藝村
當地居民擅長以手工繪製圖案蠟染布匹,我當年曾請畫面上這位小姐幫我在帽子上作畫,可惜經過多年反覆洗曬,如今美麗的圖案已不復可見了。後來在電視旅遊節目中還看到她的畫面。



激流泛舟
24人一組在教練指導下乘坐橡皮舟通過急流,一路上上常看到當地居民光著身子在河中露天沐浴的奇觀呢。

 
水上樂園
有著各式人工化水上活動,就像台灣的水上樂園一樣。是最適合親子活動的遊樂場所,在裡面吃喝玩樂可以讓你耗上一整天。

 




 
 


海上活動
就是一般海濱風景區的香蕉船、浮潛、拖曳傘等海上活動。還有人在海邊賣船型風箏,很漂亮。當年我選擇自由浮潛,沒有水下相機,故沒辦法拍照了。

 

海龜島
需乘船前往,運氣好的可搭乘玻璃船,讓你一覽水下迷人景物。海龜島其實不大,就養了一些玳瑁、巨蜥、還有蝙蝠﹝非吸血蝠,是吃水果的啦!﹞等城裡人少見的動物,可讓你合照。

 
 搭乘馬車市區遊街示眾  嘻嘻



傳統戲劇表演
演出巴里島民間傳說故事,演員都穿著傳統服飾,如果要認識峇里島文化藝術,不可錯過。



愛之船
在傍晚時由碼頭出發,在海上用餐,晚間船上並有民間舞蹈、Disco 舞蹈等節目表演,難忘的海上假期,如接待的是華人團,則船員都會唱華語流行歌喔。

 



 


特產與紀念品
峇里島產咖啡,觀光客免不了大包小包。另外木雕工藝紀念品頗受觀光客歡迎。但大型的木雕攜帶不便,較少人購買。而小貓造型的小型工藝品型態各異,造型可愛,適合贈送親友,是最受歡迎的紀念品。

 

                                                     2013.0709


---------------------------------------------------------------------------------------------

京阪神﹝2﹞-大阪神戶

大阪市
大阪與京都相距僅43公里,約50分鐘的車程,是關西地區重鎮,也是日本第二大港口都市,地位有如台灣的高雄市。大阪為阪神工業地帶的中心,日本東西的交通樞紐。在公元1532年豐臣秀吉興建的大阪城天守閣被認為是日本第一名城。市內有心齋橋、道頓掘難波、天王寺等主要觀光地區。

大阪城
大阪城,位於日本大阪市中央區大阪城公園內,為大阪名勝之一,和名古屋城熊本城並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名城,別名「金城」或「錦城」。在桃山時代豐臣秀吉的居城。後來德川家康消滅了豐臣家,此後大坂城成為德川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據點。曾多次毀於天災兵禍又重修改建,今日之大阪城實為昭和年間以鋼筋水泥復築,1997日本政府指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
大阪城是大阪最著名的旅遊觀光景點之一,也是大阪的象徵。氣勢恢宏的城樓和沿著護城河而建的塔樓非常壯觀,可視為日本古城都之代表。大阪城公園內種植有茂密的花木,故此地也是關西地區數一數二的賞櫻名所。
下圖就是大阪城內的天守閣﹝天守閣是指城池中最高的建築物,居高臨下守護全城﹞。



大阪城周圍有寬闊的護城河及宏偉壯觀的石壁圍牆防護。要進入城內需先繞行護城河,然後走過一橋後由堅固的櫻城門進入。








不想走那麼長一段路的遊客也可搭乘觀光小火車往返。



現在的大阪城其實並非原來的古城遺蹟,而是昭和年間以鋼筋水泥復築,但因仿古建築的宏偉壯觀,金碧輝煌,仍有可觀之處,值得一遊。





城內有小朋友扮演的古代武士巡行。






下面這個角度是當地的居民特別推薦的攝影位置。




城內這棟建築物曾是舊的大阪市立博物館。


在大阪城前面,有個1970年埋下的時空膠囊,深度達地下15公尺。預計五千年後,西元6970年才能開啟,希望未來的人能知道1970年代的人類生活文化和背景。5000年的歲月讓人不敢想,人類這樣愚蠢好戰?5000年後人類還存在嗎?
參觀過大阪城後,我們在位於城區裡的餐廳親手試作章魚燒小丸子並用餐。





環球影城
日本東京有狄斯耐樂園,而大阪則有環球影城。以好萊塢電影為主題的日本環球影城,總面積達54公頃,共有9個遊樂區域,包括22個娛樂設施、52個餐飲及32個購物設施;各具特色的9大區域,加上以電影和漫畫為主題的遊樂設施和表演。不僅景點特殊,各式各樣的街道風景五花八門,當紅電影卡通明星穿梭在餐廳和商店及各種街頭表演間。各表演區包括好萊塢區「好萊塢夢雲霄飛車」、「太空幻想雲霄飛車」、「史瑞克4D歷險記」、「芝麻街4D電影魔術」、「妖魔鬼怪搖滾樂表演秀」;紐約區的「蜘蛛人驚魂歷險記」、「魔鬼終結者23D立體秀」;舊金山區的「回到未來乘車遊」、「浴火赤子情」;親善村的「大白鯊」;還有「侏羅紀公園乘船遊」、「水世界特技秀」等。

由高處以陡峭角度下衝水面的遊船,遊客若未穿上雨可是會變落湯雞的。



大白鯊的場景有許多人排隊等著在血盆鯊口下拍照。

乘船體驗電影「大白鯊」出沒及被擊斃的驚險航程。



這是熱門的「水世界」表演場,複製電影「水世界」場景,而由特技演員在觀眾面前作高難度的現場動作,演出如何驚險逃離水世界鐵圍籬。爆破的驚人音效與火光讓觀眾尖叫連連。






園內路上不時有卡通人物出沒,可與他﹝她﹞們合影留念。




史瑞克現身。




當年在我前面排隊的這兩個十來歲的日本妹妹穿的五顏六色,打扮的煞是可愛,現在應該應已是二十多歲的小姐囉。


入夜後的環球影城,閃爍著迷人的霓虹燈,讓人留戀捨不得離開。



心齋橋、道頓掘
心齊橋、道頓掘是大阪的購物及餐飲中心,心齋橋早在江戶時代就是大阪購物街先驅,這裡也是國內跑單幫最常光顧採購的地方,被譽為大阪的銀座。這裡有兩條商店街相連,幾乎所有的著名品牌店都到此設店;這些旗艦店集中在一條長達約700公尺帶有拱頂的心齋橋筋商店街上,走在路上只覺得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觀光團至此無不大肆採購,除了外地來的旅遊客,還吸引許多年輕的在地學生逛街購物,一時有如置身在台北西門商圈一般。道頓掘則沿街都是各式小吃,逛累了可在路旁選擇特色吃食,如螃蟹大餐、日式或中式拉麵、章魚燒、大阪燒等,當年我和幾個朋友跑去吃螃蟹餐。







神戶市
異人館
日人稱外國人為異人,隨著神戶的開港擴建,北野一帶的舊居留地形成了外國人集中居住的地區。現在將這些保存下來的住宅稱為「異人館」。異人館最集中的北野一帶的街道充滿了異國情調,在神戶觀光景點中很有特色。風見雞館因屋頂上聳立三角形的風見雞(風標)而得名,亦屬國家指定的重要文化財,也是北野異人館或神戶的地標。







風見雞館旁的另一幢西式建物,裡面呈列許多精緻的洋娃娃。




有馬溫泉街
此地地形頗似台北北投溫泉區與烏來溫泉區的合體。有馬溫泉是日本三大古溫泉之一,位於神戶市六甲山的北麓,由大阪只需約一小時車程就可以到達。由於距離近、交通方便,所以,到關西旅遊的遊客很多都喜歡順道去有馬溫泉享受泡湯的樂趣。最熱鬧的地方主要集中的六甲川與瀧川這兩條小溪之間的溫泉街一帶。







神戶港
由我們住的飯店高層眺望神戶港, 19951月的阪神大地震曾對市區造成相當嚴重的破壞。如今歷經12年的重建,讓我們看到一個復甦的城市。

神戶港區有專供觀光乘坐的仿古帆船正通過大飯店前。



神戶港區夜景。

碼頭邊也有一巨型摩天輪,可登高欣賞夜景。




馬賽克港口廣場
在神戶港碼頭邊有一中綜合性的商場-馬賽克港口廣場,高三層的臨海建築中,商店、餐廳、和電影院等各類娛樂購物設施應有盡有。開放式的露天購物街,在靠海的陽台周圍有海濱餐廳,可眺望神戶灣美麗風光。




這是停泊神戶港的愛之船,供觀光客於夜間用餐並欣賞近岸美麗的夜景。



京阪神之旅介紹完畢。



2012.11.25

------------------------------------------------------------------------------------------------


京阪神﹝1-京都

京都是日本關西地區擁有豐富的古典文化遺產的古都,但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有1200年的時間,京都作為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留下了許多耗費時日建造起來的寺院和神社,其中清水寺、二條城等17個歷史遺跡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也因此成為日本最大的觀光都市

京都火車站
京都車站是京都市多條鐵路路線的總站,有如京都觀光的玄關口,站區範圍結合多線交通設施、商場、飯店、地下街等。在此聯結多條巴士、地下鐵等公共運輸機關提供前往京都市內觀光名勝的交通服務。因設計風格特殊,本身也成為一觀光景點。

半開放式的中庭有手扶梯直達頂樓觀景天台。

京都火車站旁高聳的京都燭形塔,高131。也因此成為京都的路標,遊客在不同地區遊覽都看得到,就像台北的101大樓。


東本願寺
位在京都火車站附近,走路僅需5分鐘。


東本願寺淨土真宗教派真宗大谷派的寺廟,建於1602,正式名稱為真宗本廟。東本願寺在江戶時期曾四次遭火災焚毀,現在寺院主體建築為明治時期重建。木造主建築物正面寬闊宏偉,大堂正面寬72,是世界上最大木造建築物之一。
﹝註:日本時代大谷派曾來台灣布教,並曾在台北萬華建立台灣東本願寺。正式名稱為「真宗大谷派本願寺台北別院」。戰後,東本願寺被國民政府改為台灣省保安司令部所用,一度作為刑場。保安司令部遷出後,道教總會和佛教會皆希望接收寺產,但最後由台灣省政府售予民間作為商業用途。舊址為現獅子林商業大樓、六福西門大樓與誠品武昌店。﹞


圓山公園
圓山公園是京都最古老的公園,位在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區。於1886年設立, 佔地近9萬平方米,園中有池泉、回遊式日本庭園、 料亭、 茶店等。還有坂本龍馬的銅像, 是日本國指定名勝。園內有一株大名頂頂的「祇園枝垂櫻」。還有露天音樂堂、坂本龍馬的銅像。圓山公園的枝垂櫻品種是「一重白彼岸枝垂櫻」,現在種植的是第2代。

園內日式泉池。

阿伯與鴨子。

因我去的季節並非花季,只好選秀一張「維基共享資源」裡的盛開像片如下圖。

日人很崇拜的板本龍馬像。

園區內京都有名的湯豆腐餐。

 平安神宮
18953月15,平安遷都平安京1100週年,為祭祀當時的天皇50桓武天皇而創建的神社。平安神宮是授予守衛京都四神御守的地方。19761月6因火災,本殿內拜殿9棟建築起火焚毀。由於被指定為文化遺產的時間較短,無法從國家得到補助金,便利用全國的3年後再度建成。這次火災是過激派放火所為,肇事者被逮捕。


平安神宮建築群有蒼龍及白虎兩樓,下面這幢建築物不知是稱蒼龍或白虎。


當年我們有緣的朋友們,如今大家天各一方,別後是否無恙?

 清水寺

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建於公元798年,寺以木造樑柱結構依懸崖峭壁而建,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相傳由唐僧在日的第一個弟子慈恩大師創建。現存清水寺為1633年重修。不論春季的櫻花,秋季的楓景都十分誘人,大殿前為懸空的「清水舞台」,由139根高數十米的大圓木支撐綜橫交錯取得支撐力,寺院建築氣勢宏偉,結構巧妙,未用一根釘子。清水寺正殿旁有一山泉瀑布,流水清冽,終年不斷,被列為日本十大名水之首,清水寺因此而得名。


我背後的平台就是清水舞台。

清水阪

清水寺前的參道稱為清水阪。是京都最熱鬧的地方。道路兩旁排列店舖,出售清水燒瓷器、京燒點心、京都醬菜等的土特產店、飲食店。這些石板小路保留了京都古建築的特色,被選定為日本國家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地主神社掌管姻緣,據說舉凡從舞台及姻緣石走過一遭者,除可健康長壽外更可締結良緣。成為青年男女必參拜之熱門點。







<!--[if !vml]-->
可將祈福話語掛在此處。

金閣寺
金閣寺原名鹿苑寺,是一座最早完成於1397應永四年)的日本古剎,位於京都府京都市北區,是一座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院,其名稱源自於日本室町時代著名的足利氏第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之法名,現因為寺內核心建築「舍利殿」的外牆全是以金箔裝飾,所以又被暱稱為「金閣寺」。鹿苑寺除了是知名的觀光旅遊景點之外,也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並於1994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歷史建築。


金閣寺(舍利殿)是一座緊鄰鏡湖池畔的三層樓閣狀建築,一樓是延續了當初藤原時代樣貌的「法水院」,也就是平安時代的貴族建築風,二樓是鎌倉時期的「潮音洞」,意指武士建築風格,三樓則為中國(唐朝)風格的「究竟頂」,屬禪宗佛殿建築。寺頂有寶塔狀的結構,頂端有隻象徵吉祥的金鳳凰裝飾。
三種不同時代不同的風格,卻能在一棟建築物上調和完美,是金閣寺之所以受到推崇的原因,除此之外, 池泉回遊式庭園裡有許多風格別緻的日式造景,讓它成為室町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園。
鹿苑寺現址在1950時,舍利殿因為一名21歲的見習僧人林承賢放火自焚而完全燒毀,連放在殿中供奉的國寶足利義滿像也一同化為灰燼。日本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同名小說《金閣寺》就是以此事件為背景題材著成。今日我們所看到的舍利殿是昭和30年(1955)時依照原樣重新修復建造的, 1987全殿外壁的金箔裝飾皆全面換新,成為目前的狀態。

鏡池名符其實。




參觀金閣寺要買門票,就是一張開運護生的幸運符。


嵐山.嵯峨野

春有百花、夏日綠野、秋季紅葉、冬天白雪,且以竹多聞名,一年四季景色優美迷人的嵐山、嵯峨野是旅遊京都的必訪地。遊客多在渡月橋取景捕捉舊時代的山水風情。從保津川嵐山站還可乘坐羅曼蒂克觀光小火車觀賞沿途溪谷美麗景色。


渡月橋頭

<!--[endif]-->
橋下桂川水流潺潺,清澈見底。

<!--[endif]-->

遠山如在秋季會滿山紅葉。


<!--[endif]-->
渡月橋前的街道與商店,由此轉往竹林道,遊客也可搭乘復古之人力車。

<!--[endif]-->

往竹林道的路上有許多寺廟,包括已列世界文化遺產之天龍寺。






幽靜的竹林道。

林間有一小小卻有名的野宮神社。

<!--[endif]-->
走過竹林道,可搭復古小火車遊覽保津峽谷。自嵐山站出發至龜岡站。沿途青山綠水風光秀麗,為讓遊客欣賞幽雅細緻的山川峽谷地形,小火車在通過鐵橋時會暫時停止讓遊客拍照,品味當地最自然的美景。

<!--[endif]-->
在嵐山站搭小火車。

<!--[endif]-->
保津川峽谷風貌。

<!--[endif]-->
在移動的小火車上拍攝,流水般模糊的影像卻另有生動的感覺。

<!--[endif]-->

<!--[endif]-->
抵達終點龜岡站。

<!--[endif]-->
月台上有好多可愛的貍歡迎大家。

<!--[endif]-->

<!--[endif]-->
阿伯在嵐山街角吃冰淇淋,下回介紹 京阪神﹝2-大阪。


<!--[endif]-->
                       2012.11.16


--------------------------------------------------------------------------------------------


加拿大溫哥華島﹝2- 布查花園Butchart gardens


布查特花園是一個世界知名的私人花園,位置在溫哥華島離維多利亞市21公里的波特港,建立於二十世紀之初。花園所在地在1904年時還是一個生產水泥的礦區,由布查德家族擁有, 1908年當石灰石耗盡時,查德夫人有意將這個曾經為她丈夫的水泥廠提供原料的廢棄石灰石礦坑改建為低窪花園。該工程於1921年完工,低窪花園成為十分吸引人的花園之一。現在由布查德家族後代擁有經營,成為加拿大西岸主要的觀光花園,每年都有近佰萬人次到此觀賞花卉。2004年布查德花園在建園百年之際,被評為"加拿大國家歷史遺址"

布查花園包括五個主要園區--下沉花園、玫瑰園、日本園、意大利園和地中海園。每年主要賞花季節為三月至十月,將近一百萬株花卉持續盛開。

布查花園的中文版官方網站如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入瀏覽。

下面是當年遊覽時我所拍攝的園景,至於拍攝的位置是屬於那一區,已經記不得了,反正是賞花為主,別的瑣碎事應該也沒那麼重要。

                  






 ------------------------------------------------------------------------------------------------------------------------------------


加拿大溫哥華島﹝1─倩美納斯鎮﹝Chemainus

溫哥華島Vancouver Island)位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簡稱BC省﹞的西南方。該島長約460公里,寬50-80公里,面積達三萬一千多平方公里,只比台灣略小一些。是北美大陸西海岸最大的島嶼。該島名字得自於喬治·溫哥華,他是前英國皇家海軍官員。溫哥華島總人口約不足百萬人,其中近一半居住在該島南端的維多利亞市。﹝註:英屬哥倫比亞省第一大城市溫哥華市並不在溫哥華島上。溫哥華市位在北美大陸,但兩地皆為英國探險家喬治·溫哥華所發現﹞。
2008年春天我和幾位同事前往加拿大旅遊,曾由溫哥華市搭乘渡輪到溫哥華島,到過一個叫倩美納斯 (Chemainus)的小城鎮。她的居住人口只有不到萬人,每年卻有近百萬人前往旅遊,因為她是以壁畫之都聞名。鎮上的建築物牆壁繪上了許許多多的過往的歷史與生活回憶。倩美納斯最早的居民是印地安人,無可避免的在白人入侵後,19世紀逐漸演變為掠奪自然資源的伐木重鎮,而在20世紀後隨著伐木業蕭條又漸趨沒落,1980年代整個鎮幾乎成為荒廢狀態,為了挽救這即將滅亡的城鎮,有心人士想出了一個偉大的計畫,藉由名家繪製精緻的壁畫,重現這個地方的歷史回顧,吸引觀光客佇足,並每年舉辦壁畫節,結果非常成功。如今此地已成為遊客遊歷溫哥華島必去的景點。

下圖是與同行的幾位好同事合影。



我們是搭乘British Columbia 渡輪前往溫哥華島。



船上客艙內有許多免費旅遊資訊可自行取用參考。






甲板上配置了許多露天桌椅,一路風平浪靜,陽光和煦,理想的海上假期。


幾隻海鷗隨行,船員會丟東西給牠們吃,所以飛得很近,幾乎伸手可及。




航路上可以欣賞水道兩邊的峽灣美景。



看到了舊鎮出入的拱門,這是倩美納斯鎮的象徵。


一旁的浮雕描繪出舊日的木材生產型態,以蒸汽為動力拉曳木材。




下圖壁畫所繪的是第一個在此鎮誕生的女嬰Julia



SUBWAY牆上也有壁畫裝飾。



下面這幅壁畫描繪了一個中國移民孩子的回憶,19世紀時有許多中國海外勞工在加拿大擔任苦力的工作,協助了這個國家的成長與建設。圖裡顯示一個當年名為裕記雜貨舖的陳設。


下圖為19世紀成立的木材公司週年慶典的遊行畫面。



下圖呈現出古老的市街建築;上圖是與下圖其實是連成一面牆的。



這幅圖提醒大家這裡曾是印地安人的家園,他們應有與生俱來的權利。



下一幅圖是淒美的愛情故事,有人說是蝴蝶夫人的故事。








早期伐木業需以獸力拉動木材。



藉著路邊街景擺設的腳踏車在電話局壁畫前留影。



有趣的牆面,居然有火車衝出來。


宛如童話般的小屋。



靠近海邊的街道排列著一幢幢別墅,每一幢都有著獨特的設計與繽紛的外牆,前面妝點著美麗的花園,花木扶疏綠草如茵,讓人不禁讚嘆嚮往,能在這樣迷人的環境裡生活真是幸福啊!


別墅花園一角。



迷人的花園整理的功夫可不能少。


自己沒錢蓋豪宅,在別人花園前拍個照乾過癮吧!





由於這個島嶼景緻優美,氣候也較加拿大其它地方溫和,聽說已成為退休人士聚集,安享生活品味的所在。路邊的貓不畏人,一叫就過來讓妳撫摸,非常友善可親,顯見這裡的確是個步調和緩,適合居住的理想社區。



---------------------------------------------------------------------------------------------------------

馬爾他島

馬爾他島Malta)是位於地中海中央的一個小國,離義大利西西里島南方不足100公里處,200平方公里。目前屬馬爾他共和國首都瓦萊塔在本島東部的港灣。馬爾他島地勢以低矮的丘陵台地居多,最高點海拔只有200公尺。氣候為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夏季時炎熱乾燥,冬季較多

馬爾他島由於地理位置富有戰略價值,在之後將近3000年的歷史中,馬爾他島的所有政權數度更迭,歷經許多強權的統治,直到1964才正式獨立。由於有悠久的歷史,馬爾他島上保存了許多人類文化遺產及古蹟,最有名的就是巨石文化遺址。由於位居地中海中央,故成為歐洲各國人民最喜歡拜訪的觀光渡假熱門地點。

下面是我多年前在馬爾他島拍攝的幾幅影像,我去的季節是秋天,地中海的天空很藍。

海邊古堡

首都瓦萊塔港口碉堡


由高處眺望馬爾他首都政府機關區

馬爾他的小城鎮常見到這樣古典式的教堂

另一所教堂,獨行的路人,彷彿回到了中世紀

此處土地珍貴,田地與澎湖一樣以石砌矮牆防風。
馬爾他的海岸有些荒涼

本島岩岸居多,此處有難得的沙灘。

島上巨石文化遺址。
我在馬爾他首都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