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八斗子望幽谷
今年新年後新聞報導位於基隆市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已經開幕了,所以阿伯抽空前往參觀,這是一個專門介紹台灣及世界海洋環境、生態與相關科技的大型博物館,規模宏大,展出內容豐富。不過有關這個博物館的展出主題內容將在日後再為大家一一說明介紹。
由於海科館位在基隆市中正區八斗子漁港旁,而八斗子地區原本就有一個濱海的山谷風景區,以前好像稱作忘憂谷,如今官方的名則稱為望幽谷,阿伯飄渺的記憶依稀回到幾十年前,當時阿伯還是青春大學生時,曾與一大群帥哥美女同遊此地,在遼闊海邊面對遠方無邊地平線高歌哩!唉!短暫青春已逝,往事已渺!阿伯還是別做白日夢吧!所以今天就介紹一下海科館旁這塊幅員不大但景緻幽美脫俗的山谷地好了。
八斗子漁港位處八斗子半島西南側,基隆港以東約2公里處的岩岸岬角,行政區隸屬基隆市中正區。原為一天然海灣,三面環山,西北通海,水域深廣,潮差不大,又少漂沙,建港條件優良,而附近海域漁獲豐富,故成為北部地區重要的漁港。
1974年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任內巡視基隆市時,希望配合基隆地區漁業的快速發展,為解決當時基隆市唯一的大型漁港正濱漁港(位於基隆港內)漁船使用地不足的擁擠問題,於是決定在八斗子興建大型漁港,並計畫以此新漁港取代正濱漁港的功能,以擴大基隆港的商港用地(但日後並未執行)。1975年正式動工興建,到1979年興建完成。
八斗子漁港歷經多年的整修後,現今各項公共設施齊全,已成為台灣北部海岸最大的漁港。不僅提供基隆地區漁業生存空間,也促進了相關工商業的引進及蓬勃發展,更成為基隆市重要的旅遊景點,每逢假日吸引大量外地遊客前往。為了因應民眾假日休閒遊憩的需要,基隆市政府利用漁港的第二泊區陸路地範圍,設置休閒綠帶成為濱海公園。
當天我由台北搭乘台鐵通勤列車至基隆火車站下車→火車站前公車總站轉搭103路基隆市公車→至八斗子站下車→沿八斗街、環山路方向步行→望幽谷。
由八斗子公車站往福清宮方向街道走。
走到了這幢建物前,路分兩邊,我是依路標往右邊行。
道路逐漸蜿蜒爬升向上。
隨著高度增加,視野愈發開闊。
到達此叉路口,其實上下兩條路都可通行往山頂高地,我因是步行,故可沿下面的路走,如果開車則應沿上方路行。
至此須登梯而上,開車就只能停在坡下度天宮旁了。
這一段向內陸的坡地闢為階梯式的景觀平台,種植花木。
在階梯平台可下望八斗子市區。
繼續爬上這段白色樓梯就接近山頂高地了。
山頂稜線空地上建有一個測量三等三角點。
往北方外海望去,朦朧的基隆嶼在冬日薄霾中若隱若現。
基隆嶼,又稱基隆島,聳立於基隆港外,為日治時期基隆八景之一,稱為「杙峰聳翠」,位於台灣本島東北方外海的島嶼,古稱雞籠嶼,行政區屬基隆市中正區,直線距離和平島北端約3.3公里,距離基隆港口約4公里。
基隆嶼東北─西南長約960米,寬約400米,面積約24公頃,島上最高海拔為182米,狀如鯨魚。與棉花嶼、彭佳嶼、及花瓶嶼並為基隆外海四個火山島嶼,是由角閃石黑雲母石英安山岩所構成的島嶼,四周皆為峭壁,幾無平地,多見海蝕洞穴與岩礁。
島上由於受到基隆多雨環境與岩石風化影響,植被豐富,多生榕樹,生長大量的野百合、金花石蒜、石板菜、女貞、防葵、萬年松、木槿等植物。目前基隆市政府逐步復育百合、金花石蒜。五、六月份為百合花季;八至九月為金花石蒜花季。島上除了珍貴的火山地形之外,也有獨有的火山螃蟹。由於地域狹小,島上並無野生的大型哺乳動物。
島上水源由台灣本島運補。所收集之雨水主要是備用,日常用水以本島運補水為主。電力以柴油發電機供電,發電用油需由台灣運補,部分電力來自太陽能裝置。目前由海巡署人員駐守,並無一般平民居住。
島上有基隆嶼燈塔,興建於1980年,採太陽能發電,現歸海關管轄。基隆嶼過去由於軍事管制因素並未對外開放,2001年才正式開放登島觀光,目前可由碧砂漁港與基隆火車站前小艇碼頭登船前往。
在山頂西望下方的八斗子漁港及周遭環境。
此地稱65高地,不想走路的遊客有海科館遊園車可搭。右邊可續往101高地。
目前所在八斗子半島的位置如圖示。
標示牌旁有一陡峭樓梯沿山谷往下。
一旁有解說板說明八斗子海濱區的動植物自然生態狀態。
谷底是大片的草地,可能是受冬季強勁東北季風吹襲的影響,樹木無法生長。
懸崖下是大片海蝕平台。
有一段小路就建在懸崖邊,遊客要注意,千萬別為取景跨出欄杆。
順著崖邊小徑越過小山頭,往八斗子漁港方向走。
從前戒嚴時期構築的海防碉堡。
再回頭看海蝕崩崖與海蝕平台。
下方岩石的節理明顯可見,許多人站在高處海釣。
八斗子漁港出口不時有漁船出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