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台博館南門園區


台博館南門園區

國立台灣博物館的本館位在台北市228公園內,是源自日據時代就成立而延續至今的以台灣自然風土及住民人文收藏為主的博物館。2009年在斜對街修復了台灣土地銀行舊建築而增設了第二個展場-土銀舘,有關這兩個展場的介紹請見本部落格201212月的貼文。台灣博物館目前的對外開放展覽場所在20131130起又增加了第三個地點-即位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附近南昌街上的南門園區。主要展覽場就在此紅色建築紅樓內。

 
 
 
 
 
 

今天就介紹一下台博館南門園區。南門園區的前身是台灣樟腦廠的舊址。日據時代曾是全臺唯一公營、東亞規模最大的樟腦加工廠台北南門工場。
 

這是當年工場場區的模型。
 
 
 

現在展館內有名為「南門工場時光機」電子互動螢幕,只要站在螢幕前定點,就可以帶你一遊上一世紀全盛時期的南門工場園區。

 
 
 

南門園區目前展出的內容是「百煉芬芳:樟腦產業與南門工場常設展」。目的在回顧20世紀臺灣樟腦產業的輝煌歷史,及輾轉到今日臺博館南門園區的歷史變遷,展出內容包含:樟腦是什麼;樟腦的用途;樟腦怎麼生產出來;世界第一的台灣樟腦;樟腦專賣:生產、製造、銷售;鴉片專賣;等多樣內容,並展出伐木製腦工具、山區腦寮場景、以及5分之1南門工場分餾塔系統等實物與模型,並設有「南門工場時光機」、樟腦副產品香味體驗等互動展示設施。




進門右邊這面牆上鑲崁著當年建築物殘留的木材。
 
 
 
 
這就是當年的產品樟腦塊,由樟樹提煉而得,我小時候家裡的衣櫥櫃都會放置幾塊,包裝就正如下圖般的外觀,其作用在於防蟲蛀。至於現在一般衣櫥防蟲所置放者為萘丸,已非早年的樟腦丸。
 




樟腦可分為天然樟腦與合成樟腦,早年的用途主要為醫藥用﹝如仁丹、面速力達母等均內含樟腦成分﹞。但副產品很多,而槍砲火藥的成分也是其中一種。

 
 
 
展場展示不同的香料木材,你可以在現場一一嗅聞比較。
 

早年民間山區樟腦寮的粗製天然樟腦的器具。
 


粗製的成品接下來運至南門工場以科技方法繼續加以精煉。
 
 
這裡擺有一個格子櫃,可讓你現場嗅聞,比較不同的香料樹植物。

 
 

紅樓展示館後方現採外包方式闢有一紀念品銷售及供應簡餐的空間。遊客在參觀過展場後可在此喝品茶喝咖啡,略作休息。
 
 
 
 
 

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於1897年規定鴉片專賣,並陸續將樟腦、食鹽、菸草、酒等納入專賣事業。「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北南門工場」創建於1899年,為當時製造及試驗樟腦、鴉片等兩大專賣品的重要生產基地,1901年改稱南門工場,1931年再改名為臺北南門工場,是日據臺灣唯一的公營樟腦加工廠。

台灣光復後後樟腦工場由政府接收,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臺灣專賣(公賣)業務縮減為菸、酒、樟腦三項,下二圖為台灣菸酒公賣局舊址,就在南門園區隔著一條南昌街。以前還有個公賣局球場就在辦公大樓旁邊,20世紀中期曾有一段時間台灣社會瘋籃球,因當時籃球水準在亞洲居第二﹝其時菲律賓第一,日、韓在我們之後,大陸籃壇當時沒有被承認,故未曾參加亞洲盃﹞,台灣舉辦國際賽時都使用中華體育館,而國內勁旅角逐多使用公賣局球場。如今這兩體育館均已拆除多年,不復見矣。


 
本工場於1952年改稱臺灣省樟腦煉製廠、1956年再改名為臺灣省樟腦廠。196712月樟腦開放民營,本工場遂停工廢廠。今日建築物僅有物品倉庫(小白宮)、樟腦倉庫(紅樓)和四百石貯水槽,現存基地面積不及日據時期的八分之一。
 
 
1998年,南門工場由內政部指定為國定古蹟,2004年起臺灣博物館配合文化部(原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首都文化園區計畫,建構「臺灣博物館系統」,將都市中的歷史空間整頓再利用為博物館空間。2006年本工場土地建物由國有財產局撥交臺灣博物館,將古蹟建築物再利用為展示館並新建一棟典藏庫房,由詹益忠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修復再利用之規劃設計。
 
目前園區主要建築物及空間包括紅樓、小白宫、樟樹庭園等。

紅樓
        樟腦倉庫(紅樓)設計於1914年,為一棟兩層樓之紅磚混合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前方有單斜鐵骨造屋架之「荷造場」。其建築紅磚外牆上飾水平白色飾帶之設計風格,屬「辰野式」建築。橫向飾帶可強化立面的水平分割,並整合外牆窗戶與大門的楣石、窗臺、腰積上的洗石子材質。如今內部作為本園區主要展場。




小白宮
        小白宮為臺灣少見的明治時代石造建築,因外觀顏色灰白,遂被稱為「白樓仔」或「小白宮」。其牆面由室外至室內分別為38cm厚之唭哩岸石與11.5cm厚的紅磚,其中唭哩岸石來自當年被拆除的舊台北城牆;唭哩岸石屬於木山層石英砂岩,是清代和日治時期常用之建築石材,產於臺北盆地之士林唭哩岸地區。小白宮今日作為園區內之多功能展示空間,並有修復歷程展示。
 
 
 
 
 
 
 
 
 
 
 
 
 

後方庭園以種植台灣本土植物為主體,中央有一個曾經是園區消防用水的四百石水池,水池旁高聳著3株高齡80年以上的巨大樟樹,是園區製樟腦歷史的痕跡。2009年修復工程時於地下發掘出的唭哩岸石板道,採易地保存方式重組於東西向步道上。步道的兩側則有90年以上歷史的亞歷山大椰子樹列,步道北邊則有1914年建、1970年代拆除的試驗室殘存的基礎,以遺跡展示方式,見證園區過去的輝煌歲月。






庭園內的幾棵高大樟樹如今枝葉高聳繁茂。


 
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各分館除了不同形態的展覽主題內容外,各展場建築物的本身就是一個值得前來一探的景點,因為目前都屬國定古蹟,在漢人渡海來台灣開墾後又淪為日本統治的400餘年艱苦歷史上留下過一段重要的軌跡,如果大家有到附近的中正紀念堂遊覽,可以順道轉過來瞧瞧。
 
以上內容有關台博館南門園區的歷史與展覽資料參考自國立台灣博物館官方網站
http://www.ntm.gov.tw/tw/index.aspx。文中像片則均為本人於現場所拍。
 
 
                                                      2014.0304

南門園區園區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6:00-22:00 展示館:週二至週日9:30-17:00 ●每週一、除夕及春節初一休館每逢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日均照常開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