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草草

花花草草
-------------------------------------------------------------------------------
冬梅與春櫻

近十年來台灣各地瘋賞櫻花,每到初春時節,無論南北,凡屬熱門櫻花林之所在都擠滿了賞櫻人潮,摩肩接踵,路為之塞。固然是因為櫻花本身紅艷迷人,大量種植怒放時,整片園林粉白嫣紅壯觀美麗,另一原因則也因為有人不斷宣傳櫻花之美而大力推廣種植,反而中華民國行政院於60年代明定的國花-梅花似乎被冷落了,連政府官方也不見提倡推廣種植,只有中華航空公司曾將紅梅漆於所屬機隊尾翼,成為一個美麗的國家象徵。今日如果你在路上隨便抓一個人問他看過櫻花嗎?回答多半是肯定的。你再問他看過梅花嗎?大概多數人都會一臉迷惑,甚至會反問你台灣有梅花嗎?其實櫻花與梅花在分類學上同為薔薇科李屬,是有血緣關係的。兩者都是落葉喬木,先開花後長葉,是冬季初春最吸引人觀賞的花木。

 

梅花

梅花(Prunus mume)屬薔薇科(Rosaceae)李屬,別名:梅仔、青梅。

      梅花是多年生落葉喬木,原產地在中國大陸,台灣於清朝時由福建、廣東等地引進作為經濟作物果樹。台灣目前的梅樹種植以南投、台南等地較多。

梅花於櫻花先開花而後長葉花,但花期較櫻花為早,其特色是能在冬日低溫的環境下綻開放,在台灣因氣候溫和,無冰雪風霜,但在大陸上冬天下雪是常有之事,而梅花花苞可忍耐一定程度的冰雪與低溫,一待天氣轉晴,即可開放。 梅花除供觀賞外,也是重要的果樹。梅的果實,梅子用途很多,但生果較酸故少有食用,但常加以醃漬作為加工品,可做梅乾、青梅、陳皮梅、烏梅、脆梅等。也可以釀造梅酒、梅醋、梅醬等等,還能做食品中的香料。

梅花在中國有其特別的文化象徵意義,自古與一起列為四君子,也與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中華文化有謂「春,夏,秋,冬」,梅花憑著耐寒的特性,成為代表冬季的花。中華民國定之為國花,而在中國大陸目前並未指定國花,但梅花與牡丹並列為最具競爭力的國花候選花種。

梅花是落葉喬木;樹高可達6以上。樹冠開展,枝幹多駁紋。樹型蒼勁,常見於中國國畫花鳥畫中。梅花的總品種達200餘種。觀賞類梅花多為白色、粉色、紅色、紫色、淺綠色。梅花五瓣,直徑1~3厘米。花野生型為白色,有玫瑰紅及深紅等人工變種。中國西南地區12月至次年1月,華中地區23月,華北地區34月開花。梅花屬於長壽花卉,中國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但在台灣,古意蒼勁樹形高大的梅樹較少見,現在就請大家看看在台灣屬於比較稀少,不那麼熱門但別有特色的中華民國國花-梅花吧。拍攝地點包括台北植物園、中正紀念堂、士林官邸花園等地。

傳統的單瓣白梅



 
 
 
 
 
 
 
 
 
 
 
 
 
 
 
 
 
 
 
 
 
 
 
 
 
 
 
 
 
 
 
 
粉紅色的重瓣宫粉梅,又稱紅梅。今年所拍的都屬幼株,故顏色美麗但花朵少。

 
 
 
 
 
 
 
 
 
 
 
 
 
 
 
 
 
 
 
今年僅見中正紀念堂園區內一株特別高大蒼勁的梅樹。花開千朵,潔白似雪。

 
 
 
 
 
 
 
 
 
 
 
 

櫻花

櫻花屬薔薇科Rosaceae李屬Prunus

櫻花在日本廣為種植,在現代被日本人視作日本的的精神象徵。每個地區從花開到花謝只有七至十天。櫻花種類繁多,故顏色並非純是粉紅色。春天賞櫻是日本傳統習俗之一,日本氣象廳每年還會發表櫻花開花日期預測。

日本櫻花多劃分為園藝品種及野生種,品種經雜交及培育種類甚多,台灣比較常見的原生種櫻花有緋寒櫻霧社山櫻高山小白櫻塔山櫻阿里山山櫻等。白花山櫻為台灣的特有種,花是少見的純白色,其他特徵都與山櫻花同,適合種植於4001,000公尺之間,也可種於平地。台灣農委會正推廣試種中。至於其它的日本改良種有河津櫻吉野櫻大島櫻、大漁櫻,八重櫻等。

台灣的櫻花以往多數在2月上旬開花,近年因全球暖化與氣候多變的影響,似乎令櫻花開放的時間有所提前,過年期間天氣連續溫暖晴朗,一下子各地櫻花全開了。現在也請大家欣賞一下今年各式的櫻花。
 
 
 
 
 
 
 
 
 
 
 
 
 
 
 
 
 
 
 
 
 
 
 
 
 
 
 
 
下面是我今年冬季所見最繁茂艷麗的一株櫻花,拍攝地點在台北市延平南路植物園邊門外。一大堆大砲鏡頭匯集,堪稱盛況空前。

 
 
 
 
 
 
 
 
 
 
 
 
 
 
 
 
 
 
 
           ﹝ 本篇內容部分有關梅花櫻花專業資料取材自維基百科﹞

                                              2014.0206
 
 
--------------------------------------------------------------------------------
陽明山水仙花與吉野櫻
2013年的陽明山花季已於三月中結束,而三月初天氣晴和,我曾搭車前去陽明山總站,然後捨一般的人行道路線,先經步道系統小徑上攀至第二停車場,然後走過觀景平台、倚梅亭再抵達陽明山公園,觀賞今年花季的尾聲演出-吉野櫻。現在把沿路所拍的景象貼出,也算是補之前一篇「花季前的陽明公園」一文之不足。


我在陽明山公車總站前一站下車步行,先經過前山公園,這個公園依山坡修建,景緻曲折錯落,有流水流經其間,頗具庭園之美。園內已有幾株吉野櫻開始綻放。


轉個彎進入人行道對面的公園園區內,當時正值一年一度的水仙花栽種季。

水仙花常開於舊曆新年前後,國人常以案頭清供,欣賞其脫俗之姿,又飄散淡雅清香,故頗受人喜愛。水仙如欲植於地面,宜近水濱,園內大片水仙花圃就是植於水池邊,望之清新,花香襲人。




走了一小段人行道後,轉往右方沿山徑上山。

一般遊客都循圖下方白色粗線道路往陽明公園,我則從紅色標記處轉往右方,沿黃色小山徑上行,抵第二停車場後再向左行,最後仍回到一般道路。


不多時第二停車場的涼亭已經在望。

上得坡來,面前有大片杜鵑花相迎。

阿伯背景是近一年內已攀登過三次的七星山兩峰。
 
看來松鼠好像蠻喜歡吃櫻花的,爬上爬下,全不顧下方阿伯拿鏡頭瞄準的干擾。


這株開白花的樹阿伯不認識,只覺得白的好看。
﹝經好友文俊兄指點,這是日本女貞啦!03/30﹞
 
穿過一小段松林。

到達一片草原,眼前視野格外遼闊。

前方是觀景亭,可登高望遠。

由觀景亭二樓四下張望。紗帽山、七星山、面天山、大屯山次列挺立。


天氣十分晴朗,往山頂拍的相片顯得有些曝光過度了。


由觀景亭下來,轉入一個個人最喜歡的私房景點,在兩邊山巒圍繞間下望,風景秀麗又有涼風迎面自山谷吹拂上來,讓人流連不已,坐下就捨不得走。


繼續往陽明公園前進。


又經過一中式亭臺-倚梅亭。

再度轉入一般遊客路線人行步道,逐漸接近陽明公園。
楓香樹已冒出嫩綠色彩。

山邊小澗間忽見一羽色寶藍的漂亮小鳥,應是紫嘯鶇。﹝旁邊植物是華八仙﹞。

陽明公園到了,遊客中心前幾株吉野櫻正怒放中。遊客熙熙攘攘,俊男美女爭相留影。美景當前,阿伯語拙,請大家直接欣賞壯觀美麗的吉野櫻花海吧!
 
準備下山了,陽光依舊耀眼。


陽明山的象徵之一-噴水池。
 
陽明山的象徵之二-花鐘。
 
回首近拍吉野櫻。吉野櫻初開時常呈粉紅色,之後會漸轉為白色。

 
今年花季活動大廣場。
 
以上是本台記者阿伯在陽明山為您作的花季報導,下期再會。
                                                      2013.0328
 
--------------------------------------------------------------------------------
 
 
 
 
山仔后花卉試驗中心
從台北市區要往陽明山的最直接道路是經仰德大道,名稱說有大道二字,可是實際上路幅並不寬,為舒解擁擠交通,在例假日或是陽明山花季都禁止小客車上山﹝除非是當地居民﹞。我近年來常往陽明山區跑,因大都坐大眾運輸公車,故並不受影響。
上山公車經仰德大道上行至中國文化大學站的前一站「山仔后派出所站」下車,左側路旁有一個並不起眼的牌子,上書「台北市花卉試驗中心」,卻是內行的愛花市民們喜歡造訪的秘密基地喔!







每年入冬這個時節,是茶花盛開的季節。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
茶花,又名山茶花學名Camellia japonica),山茶科植物,屬常綠灌木和小喬木。古名海石榴。有玉茗花、耐冬等別名,又被分為華東山茶、川茶花和晚山茶。茶花的品種極多,是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亦是世界名貴花木之一,原產於中國東部,現在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雲南各地,朝鮮日本台灣印度等地普遍種植。


茶花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茶花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花期較長,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花瓣為碗形,分單瓣或重瓣,單瓣茶花多為原始花種,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達60片。茶花有不同程度的各色花種,甚至還有彩色斑紋茶花,而花枝可長到相當高的高度。


下面請欣賞我拍到的不同品種、花色嬌艷的茶花。有單瓣,有重瓣。花色則包括紅、粉紅、純白、黃色及紅白斑駁相間等品種。


園內常有新人在此取景拍攝婚紗照。




提一段日本人的禁忌。日本民間各地也種植有茶花,頗受喜愛。但古時日本武士宅第庭園均不種茶花,因茶花凋謝時並不像一般花朵般一瓣瓣飄落,而是整個花朵連柄掉落,日本武士認為這是象徵人頭落地不吉利,故謝絕栽種,這當然是無稽之說。


園區幽雅小徑亦有可觀之處。

 這是以黃、白色石英間隔以枕木鋪設的卵石小徑。




沿著路旁行走,隨風不時有花朵飄落,落英繽紛。



除了茶花區外,整個園區還分別設置有香花區、杜鵑花區、蕨類溫室、櫻花區等。時間許可的話可一一探訪。




在不同的時節來此造訪,你就可欣賞到四季各式各樣豔麗的花朵,以後再陸續為大家報導。

                                                           2013.0120

---------------------------------------------------------------------------------

台中蘭花博覽會
這兩週在台中的世貿中心有一個「台中蘭花博覽會」,正逢新年假期,故也吸引了許多民眾前往觀賞。我是路經中港路台中工業區路口處看到台中的世貿中心廣告才知道的。既然離展場很近,那就進去瞧瞧吧!


這是大門入口,台中的世貿中心看起來比較陳舊,門口又亂,有點像擺地攤似的。





喔!要買門票的!全票180元。阿伯到此忽然覺得還年輕咧!得過幾年才能持優待票入場,不過也只差30元而已。







場地分成好幾區,一進門是巨型主題景觀區及蘭花景觀區。這回主題是「小龍獻瑞」。頭頂是一條由黃色蘭花組成的巨龍,高懸會場,甚是壯觀。

空白的畫框隱喻畫中現風情。

下一幅最呼應中國新年年景。



插花家設計的空間及桌上型花藝家飾展示區。































蘭花選美競賽區












台灣的蘭花培植是世界馳名的,台灣蘭花業界外銷蘭花的質與量都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阿伯大學時代有一位好朋友家住台南佳里,家中就從事蘭花培育。有一年南下遊玩,曾登門拜訪過,對當時台南地區蘭花培植的規模與農業科技印象深刻。

蘭花一般品種可分為蝴蝶蘭系、石斛蘭系、萬代蘭系、仙履蘭系、文心蘭系與嘉德麗雅系等。其形態與生長特性各有不同,會場有豎板介紹。我直接貼出來得了,不必再重新打字。










接下來眼前這區是各式各樣,讓人嘆為觀止的奇花異草蘭花品種分區。有許多新培育出來的珍奇蘭花在此得見其貌,這也是阿伯最感興趣的部分。單盆擺立雖不像大型花藝造景區那樣熱鬧,卻頗吸引阿伯這類型的好奇寶寶佇足良久。


這場蘭花博覽會展出期到10217止﹝上午9點至下午6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把握展期最後的假日前往參觀。
                            
                                       2013.0103


-----------------------------------------------------------------------------------------------------------------------


2012士林官邸菊展

冬天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台北的士林官邸每年在歲末之際新年前都會舉辦一次大規模菊花展。2012士林官邸菊展於:2012/11/18正式啟動,將於122結束。今年已邁入這項年度展的第十一年。
士林官邸,前身為日治時代之「士林園藝試驗分所」,台灣光復後成為蔣公的官邸,位於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和福林路交界。官邸建築在2000714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之後於2005525被指定為國定古蹟


士林官邸分為花園與官邸兩部份,花園部份隸屬於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園藝管理所。現時已開放供遊人參觀,並經常舉辦花卉展覽。今年菊花展主題為秋的繽紛舞宴-手舞菊蹈,並以「菊舞」為主軸特在展場內設計了九大主題展區。
要前往士林官邸,可以下列方式前往: 
1. 
捷運「士林站」文林路出口,過中山北路至福林路60號,步行約5分鐘。
2. 
公車:203279310至士林官邸站。

由於展出的期間即將屆滿,現在就把日前前往參觀時拍攝的美麗花影貼出,請無法親自前來的好朋友們一同欣賞。
展場大門


繽紛的菊花品牌


室內空間菊花造景


戶外空間花壇


大立菊花展
大立菊是一種造型菊栽培方式,而不是一種大菊品種。在單一棵菊花植株上,可着花成千上百朵且花朵大小相同、排列整齊者稱之,大立菊以花多、層架直徑大為特色,主要用於節日、展覽。



用來種大立菊的菊花品種必須是大菊品種、植株強健、根系生長勢強、分枝性良好、節間較長、枝條較柔軟、抗病性強、開花週數能配合展期。
由於菊花屬短日作物,只要日長時間少於13.5小時就會開花,因此栽培開始需夜間電照,使日長維持在13.5小時以上。花期控制則以預定展覽日或開花日反推約65~95天停止電照。


成功的展示大立菊必須全株型態完好、花朵數多、花朵整齊均勻、單朵花形完整飽滿、花色鮮艷、開花一致。

<!--[if !vml]--><!--[endif]-->
下圖是今年破紀錄的大立菊,由1510朵白色菊花組合而成。


展覽只剩下2天了,抽得出時間的朋友趕快把握最後機會親臨現場觀賞吧!


2012.11/29


----------------------------------------------------------


秋天的路樹



酷熱的夏季逐漸遠離,早晚時分走在街頭已可感到一絲蕭瑟的涼意。但秋天的街頭卻顯出不一樣的熱鬧色彩,因為有兩種最常見的行道樹在此季節正綻放出繽紛的花朵。今天就請大家欣賞一下台灣欒樹及水黃皮這兩種行道樹的美。

首先要介紹的路樹是台灣欒樹。




台灣欒樹(學名:Koelreuteria elegans),又名苦楝舅、苦苓江、金苦楝、拔子雞油、台灣欒華、,是一種無患子科落葉喬木植物,此樹為台灣原生特有種,耐旱性強,於每年春天萌發嫩芽,大約在秋季10月開花。台灣欒樹因為葉型頗類台灣另一種原生種樹-苦楝,故民間俗稱為苦楝舅。其植物學分類如下表。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無患子目 Sapindales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欒屬 Koelreuteria
台灣欒樹 K. elegans




台灣欒樹在初秋開小黃色花,由於滿樹色彩呈現金黃,花謝時落花如雨,因此英語稱它為「金雨樹」(Goldenrain tree)-註:也有人說英語的金雨樹指的是阿勃勒樹。花落後枝頭結出一串串褐色蒴果,內包有黑色小球形種子,其形頗類燈籠,因此也被稱為「燈籠樹」,我倒覺得像迷你版的楊桃。




台灣欒樹的蒴果由三瓣片所合成,最初呈粉紅色,接著轉為紅色,成熟時變為褐色。種子則呈黑色球形,每莢瓣含有二粒,位於莢的中央,於冬天結果。






台灣欒樹屬於落葉喬木,高可達10公尺以上,樹幹為褐色。葉型二回羽狀複葉,小葉卵形或長卵形,邊緣有鋸齒,4-6對,先端尖,紙質。花有5瓣,圓錐頂生花序。花冠黃色,蒴果有三瓣,瓣玫瑰紅色,氣囊狀,先淡紫轉紅褐色,最後呈土色。



由於台灣欒樹的樹姿優美,色彩多變化,是一種優良的行道樹與園景樹,臺灣各地隨處可見,秋天花季時尤為顯眼。在國外也逐漸受到重視,成為受歡迎的行道樹種。

今天要介紹的第二種路樹是水黃皮。



 水黃皮﹝學名:Pongamia pinnata (L.) Pierre ex Merr.亦為台灣原生植物,因常生於水邊、海濱,加上葉形似芸香科的黃皮,故名「水黃皮」;樹性十分強健,頗耐風吹。水黃皮的果皮呈木質化,能浮於水面上,因此能隨著海流遷移到沿海地區繁殖下一代,故又稱「水流豆」。
 水黃皮之植物學分類見下表。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豆目 Fabales
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
崖豆藤屬 Millettia
水黃皮 M. pinnata




     水黃皮樹性強健,姿態優美,葉面亮綠。在開花的時候,成串密生的淡紫紅色花朵,在枝頭怒放,花期長達2個月。花開後一個月可見綠色果實〈莢果〉,然後再一個月逐漸轉變為褐色,殘留在樹上長達半年之久。它的果實刀狀長橢圓形,扁平而厚,約5 - 6 公分,外皮堅硬,種子一粒就藏在裡面,據說種子的油可以用來醫治皮膚病。


      
水黃皮樹皮灰褐且平滑,有縱紋。葉型為奇數一回羽狀複葉,互生。小葉呈卵形,小葉對生,全緣而略波狀,葉面平滑光亮,濃綠,有柄,薄革質,羽狀脈。花朵為總狀花序,腋生,秋天時,開淡紫紅色的小花,花邊開邊落,花冠蝶形。種子為莢果成熟時灰褐色,木質,長橢圓形、刀狀、厚扁平。內有種子一枚。




水黃皮是生長高度為15-25公尺的半落葉喬木,壽命長。花朵為白、紫或粉紅色。根系發達,為耐旱的陽性植物,其共生的根瘤菌可固定空氣中的氮氣。為台灣常見的景觀設計行道樹防風林植物。種子可供榨油。



水黃皮原來的生長環境是在水邊,莢果落下後,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經由溪流傳播。用種子繁殖,發芽容易,取出種子後可插仟繁殖。


  
水黃皮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充足或半陰環境,全、半日照均理想;栽培土質不拘,以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最佳。生性強健,萌芽力強,耐鹽性、抗強風、耐旱性、耐寒性、耐陰性均佳,能抗空氣污染,是一種理想的行道樹種。



﹝本文各圖片分別拍攝於台北大安森林公園、228公園、台灣大學、101大樓周遭市區等處及台中東海大學、麻園頭溪岸側、龍井等地;本文文字說明部份資料參考維基百科等網頁內容﹞ 

                            2012.10.06

--------------------------------------------------------------------

2012.07.14
夏日賞荷-植物園荷花池



台北植物園位於台北市西南側,目前屬於林業試驗所所轄。距離總統府僅半公里,佔地約8公頃。根據植物園官方網站資料,其設立沿革可以溯至西元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時,在台北小南門外空地先闢建苗圃,由殖產局之林業試驗場管理,面積初不及5公頃,而後迭經購地擴建,一度達15公頃之多,除一部分供育苗外,餘均予劃分區域,闢為母樹園,低窪處則挖掘為池沼,分別自台灣或日本採運母樹植於園內,並插名牌,以資普及植物教育。西元1921年,中央研究所成立,接管林業試驗場,另設林業部,苗圃正式改名為植物園,除繼續原有工作外,植物園亦派員前往歐、美、澳、非洲及東南亞一帶,多方面收集樹種,運回培育。到西元1930年左右,園內已栽種1120種植物,其中泰半為國外引進者,對於學術及自然科學之教育貢獻殊鉅。不幸,二次大戰期間,園區建設中輟,樹木枯損殆盡。光復後,在林業試驗所銳意經營下,竭人力財力,將園區重新整理,同時積極引種栽植。至今,園區內之建築與植物種類已遠超過以往盛況,蒐羅之植物多達約2000種。


今天的主角是荷花。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荷花喜好高熱高濕的環境,根莖種植在池塘或河流底部的淤泥上,而荷葉挺出水面。在伸出水面幾厘米的花莖上長著花朵單朵,少數花莖上長著雙朵或更多。荷花一般長到150厘米高,橫向擴展到3。荷葉最大可達直徑60厘米荷花的地下莖是蓮,葉是荷葉,果實是蓮蓬,種子為蓮子。蓮花的花、種子、嫩葉和根莖都可以食用。而大的蓮葉用於包裝食物。蓮藕是爆炒或煲湯的原料,是荷花中最常為人吃的部分。



因為植物園位置離住處不遠,且附近有捷運站﹝在中正紀念堂或小南門站下車,步行約10分鐘可達﹞,夏日炎炎,植物園樹種多,設立時間亦久遠,樹形高大,遮蔭效果比一般公園路樹更好,且標識清楚,可多識植物樹木之名,故我平日常跑植物園。以前在還沒有數位相機的年輕時代,也曾隨著許多熱愛攝影的人們的腳步,在夏日早晨不畏驕陽流連於荷花池旁拍攝風中飄逸的荷花。現在有了數位相機,不必像早期底片攝影時考慮剩下的寶貴的底片數量,儘管拍,效果不好的回去再刪。拍攝自然更為方便,現在就貼上我今年所拍的荷花,請大家欣賞荷花池之美。










荷花主要的顏色是粉紅色,但也偶有白色品種出現,成為眾人目光及攝影焦點。






蓮子是中國人常用的補品,與冰糖白木耳同煮。蓮藕可煮熟煮湯或涼拌。蓮蓬頭可作為花材用。























最後說明一下:有許多人分不清楚荷花與睡蓮花之區別,荷花又名蓮花,地下莖稱蓮藕。但與睡蓮不同,下附上一張睡蓮圖。應該看出不同之處了吧!葉形花形均不相同,切莫混為一談。
     2012.0714

--------------------------------------------------------------------------------------

 

2012年5月7日星期一


白雪般的樹稍

今年由於天氣提早變暖,四月底北部的油桐花 一起盛開,我曾利用在台中處理雜事的空檔,跑到三義一帶欣賞油桐花海之美,也拍了不少相片,沒想到回家操作照相機時一個不注意,竟然把所有影像全刪除掉了,真是氣死我也。現在電子產品一個指頭就可把資料全部銷毀,真是可怕。

好吧!油桐花海盛景得等明年再相見啦!前兩天在另部相機內找到少數幾張上月於三芝山區拍到的油桐花遠景,秀一下僅存的活口,聊勝於無吧!





既然發生相機內油桐花海照片大意刪除意外,那本文的白雪樹稍所要談的是甚麼樹咧?
其實每年二、三月櫻花季一過,尚未到油桐花季之前,約三月底四月初在中、北部公園或校園一角時有驚鴻一瞥,會發現某顆樹的樹稍開花如一片白雪覆蓋,這就是今天要秀的主角流蘇樹」。



流蘇樹(Chionanthus retusus)木犀科流蘇樹屬,又名流疏樹、四月雪﹝油桐花則常被稱為五月雪﹞。臺灣分布於低海拔的山區,東亞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也有分佈。屬落葉喬木或灌木,樹高約58公尺。昔日臺灣原生的流蘇樹生長在桃園、大溪、角板山、南嵌溪一帶,但現僅於林口臺地尚有野生分布。本省最南到雲林,東部則花東亦有發現。此樹喜生於日照充足、排水良好之地。其屬名Chionanthus即為雪花的意思。花通常於清明節前後盛開,花色純白,還散發淡淡清香,近來原生種流蘇不復多見,成為較珍稀之樹種。台灣大學校園內有幾株有名的流蘇,曾擔負起在台灣繁衍此樹血脈之重責,成為全台種植流蘇最主要的來源母樹,目前許多公園裡零星散佈的流蘇,可能都是它的後代。


隨著國民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開始重視精神生活與文化修養。最近幾年街頭或山野多了一群追花族,依照不同的花季,四處遊賞繽紛花影,而其中流蘇樹因數量少,分佈稀疏,花期也短,感覺上更為珍貴,也因此使它成為近年大家追逐的對象。




下面這張圖是攝自台北中正紀念堂亭園。




除了台大校園、中正紀念堂外,台北大安森林公園、新北市永和823公園、台北228公園內也植有少量流蘇樹,其中台北228公園內的那株位置在228紀念碑前,因樹齡老,樹形高大,花開茂密,遠處觀之猶如白雪覆頂,感覺格外清新迷人。又兼交通便利,花季時樹下總是有人駐足流連,欣賞或拍照。








樹旁有一簡單的說明牌,要大家好好珍惜稍縱即逝的短暫花季。







中南部的朋友如果在初春時分到台北來,站在火車站前忠孝西路與館前路口,就可以看到228公園內的希臘式建築台灣博物館﹝上圖﹞,走路約56分鐘可達。今年雖然流蘇花季已過,但明年還會再開,希望好朋友們來年留意四周有無珍貴的流蘇樹,把握時機欣賞這白雪般的流蘇花影。

                                 2012.0507



-----------------------------------------------------------

杜鵑花城─回首台大校園﹝1



前幾天老同學寄來一封e-mail ,內附昔日像片掃瞄檔一幅,背景是台灣大學校門口,至於當時為甚麼會和大學同學在台大校門口留影,記憶已有些糢糊,論歲月應是二、三十餘年前的事了。與我合照的兩位老同學,至今仍在大學研究所擔教授,於學界卓然有成。我則因生性疏懶,不思長進,貪野鶴之閒,去歲已提早自職場落跑。回首年輕歲月的飛揚神采,對照今日之風霜容顏,不免讓人感嘆韶華飛逝!


國立臺灣大學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臺北帝國大學」(創立於日本昭和3年、西元1928年、民國17年)。至民國34年(1945年)對日抗戰勝利,同年1115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改制後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
臺大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校地分布臺北、宜蘭、新竹、雲林,以及中部高山地區,校地面積約34千公頃,幾佔臺灣總面積的百分之一,提供了豐富的生物與生態多樣性研究環境。
台灣大學每年春季有一有趣的活動稱「杜鵑花節」,始於1997,為一年一度的盛會,開台灣地區大專院校招生博覽會之先河。每年3月趁杜鵑花盛開之際,藉由到台大賞花同時認識台大。內容包括學系博覽會、社團聯展、學術標本館開放參觀,以及表演活動。
台大校園擁有大量杜鵑花是從園藝學系杜賡甡教授在台大任教起。19481949間,教授在六張犁一帶山區採得野生唐杜鵑,引進校園內栽種,發育良好。1950底至六張犁附近農家收集杜鵑花苗250株,廣泛種植於校園內。
19581959間,陽明山仰德大道進行拓寬。當時士林園藝試驗所陽明山山仔後工作站附贈台大大量杜鵑和部份茶花。至此椰林大道四處可見杜鵑花,台大逐漸博得「杜鵑花城」之美名。
常常見到青年男女以剛落下的杜鵑花花瓣椰林大道上排字或者是對心怡對象表達愛意,排出心型等圖案。花瓣圖案也常吸引人來拍照。

﹝上圖取自維基百科─國立台灣大學杜鵑花節。﹞
杜鵑花屬學名Rhododendron;全世界的杜鵑花屬原種大約有960種,於中國境內有570餘種。杜鵑花是尼泊爾的國花,也是大陸無錫長沙大理、及台灣台北市的市花。
杜鵑花分布非常廣泛,北半球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南半球分布於東南亞和北澳大利亞。中國橫斷山脈周圍的雲南四川西藏以及喜馬拉雅山南麓等地分布種類最多的大形杜鵑。其它屬種類分佈較多的地方有中國大陸南部、台灣印度支那半島朝鮮半島日本
大部份杜鵑花種類生長在海拔1700以上的地區。自19世紀中期以來,西方人從中國大規模引種杜鵑種源,使得杜鵑花在歐美的分布大大增加,並進而遍布全世界的園林。現今多數專家認為:中國西南部至中部地區最有可能是杜鵑花的起源中心。
杜鵑花為溫帶植物,但在北部臺大校園生長適應良好。臺大校園內最常見的是平戶杜鵑,分為豔紫、粉白、大紅、白琉球杜鵑等品種。台灣原生種烏來杜鵑,則零星分布於校園。從二到四月,不同種類杜鵑花依序開花,將臺大校園妝點的色彩繽紛。下面是今年三月初我在台大校園裡拍攝的杜鵑花,請大家欣賞。

 





下為大紅杜鵑。


台大杜鵑花植株主要分佈在校門後方椰林大道兩旁與校舍建築物之間。

 















杜鵑花雖原產於中國西南部,但因花色繁多美麗,且強健易植,如今也深受歐美人士喜愛,遍佈全球,常用於庭園造景。下圖是4年前我前往加拿大旅遊時在路邊拍到的杜鵑花。

下圖是今年2012在陽明山所拍的粉紅色杜鵑花。
感覺上今年台大校園內的杜鵑花比起往年花季時的盛況似乎稀疏了些,由於市區裡杜鵑花非常普遍,我發現火車站附近228公園內的花況更為絢麗壯觀,一併貼出請大家欣賞。

還記得年少時那首熟悉的歌曲嗎?
杜鵑花
作詞:蕪軍    作曲:黃友棣
淡淡的三月天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
杜鵑花開在小溪畔 多美麗啊
像村家的小姑娘一樣 像村家的小姑娘
去年村家的小姑娘 走到山坡上
和情郎唱支山歌 摘枝杜鵑花插在頭髮上
今年 村家小姑娘 走向小溪畔
杜鵑花謝了又開啊 記起了戰場上的情郎
摘下一枝鮮紅的杜鵑 遙向著烽火的天邊
哥哥你打勝仗回來 我把杜鵑花插在你的胸前
不再插在自己的頭髮上
淡淡的三月天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
杜鵑花開在小溪畔 多美麗啊
像村家的小姑娘 像村家的小姑娘
啊! 啊!

2012.03/10 貼文
03/13補圖


-------------------------------------------------------------------------------------------------------------


台中大波斯菊花海


早年在台灣稻田休耕期間農民都慣種油菜或田菁等植物作為綠肥用,隨著時代變遷,人們更重視生活的品質與品味,雖然油菜花田也很美麗,但如果有更美的綠肥植物可以利用,不是更有變化嗎?因此近十年來農委會及各地方政府逐年推廣大規模花卉綠肥如大波斯菊、黃波斯菊、向日葵等,不但吸引了數以萬計遊客的目光,多了觀光的收益,也一樣兼有綠肥的效果。因為試辦成效甚佳,許多農業觀光區紛紛仿效,而這些可選擇的綠肥花卉中又以大波斯菊彩繪花田最受到遊客的青睞喜愛。

今年臺中市政府環保局與各農會單位合作,補助農民大波斯菊綠肥種子施作於稻米收割後農田,與數個行政區的農會合作,施作面積達300公頃,相當於有12個新社花海的面積。施作地點包括國道一號,國道三號與中投公路交流道附近及省道台一線中華路二段兩側(龍井區)等地區。 

就在上週我曾為房屋休繕的事短暫回到台中,抽空前往國道一號南下175K附近右側(靠近臺中市中清交流道)一帶搜尋大波斯菊花海,我找的路線是由朝馬黎明路朝北直行至廣福路時左轉,再開一小段路,看到左側有小路就彎進去。走過路邊的農舍,就能看見田野遠處花海已遙遙在望。放開心胸置身於開闊的波斯花海中,好好享受繽紛的波斯菊饗宴吧!


  大波斯菊(學名:Cosmos bipinnatus),又名波斯菊、秋英、大春車菊、大春菊,是菊科秋英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為南美墨西哥海拔16002800的高原地區。大波斯菊喜愛陽光,特性耐寒,已成為廣泛栽培的園藝花卉、切花和乾花材料,由於繁殖力強,常群生,適於布置花境和花壇,也適宜作為背景花卉材料,如大範圍種植可形成壯觀花海。且大波斯菊的花朵對鳥類和蝴蝶,如黑脈金斑蝶都很有吸引力,也屬蜜源植物。其原種在秋季開粉色花,但改良種的花在溫暖地區花期可從秋季至翌年春季,花色有白色、粉色、桃紅、紫紅等。另有一種黃波斯菊大量種植於花壇呈現的模樣,請參考我在10011月所寫的「台北河濱自行車道永福橋至台北橋」。


接著就請大家直接欣賞我當天拍攝的迷人波斯菊花海吧!





除了大波斯菊,一旁農舍田野邊也還有少數油菜花留存,順便拍幾張農友種的菜﹝不是大量生產、僅利用路邊小空地種植,可能是老農民休閒種著玩的﹞,其間一棵棗樹結實壘壘。


由於這一片大波斯菊花海原是用作綠肥而種,當日聽農民說幾天後即將鏟除,所以好朋友如果見文後想按圖索驥,可能美景已不復見,不過我相信日後這類花卉綠肥政策定會擴大推廣,住在台中的朋友們在離家不遠處就能欣賞到繽紛花海,真是有福氣啊!


2012.02/13


 ----------------------------------------------------------------------------------------------------------------------------------------------------------

玫瑰花

玫瑰花在羅馬時代就受到歐洲人的喜愛而大量種植,並且由簡單的原生種及古典庭園玫瑰逐漸發展出數量龐大的現代雜交品種,可以說是世界上人工培育品種最多樣的花,其花型、顏色變化之大已令人眼花撩亂。

  玫瑰依其品種發展的先後一般可分為三大類:1.種玫瑰、野玫瑰及雜交種,2.古典庭園玫瑰,3.現代亭園玫瑰等三大類。但如以植株生長型態來加以分類,則有單枝玫瑰、灌木叢玫瑰、攀緣形及蔓性玫瑰﹝會沿支撐架攀附成花棚架或拱門等造型﹞、地被玫瑰、迷你玫瑰等多種。

  如果討論玫瑰花的型態則有平型﹝花瓣少且成平攤狀﹞、杯型、甕形﹝花瓣較多成捲包狀,市面上最常見的送禮用玫瑰多屬此型﹞、原型簇生型﹝花瓣多而呈密集簇生狀﹞、四分簇生型﹝一朵花看似四朵簇生型集合而成﹞、彩球型﹝花瓣小而多﹞等。

  在此農曆新年將屆之際,我就以這些美麗的玫瑰花祝福所有的好朋友新的一年都平安健康,未來人生更加亮麗多彩。

頭兩二張圖是原種玫瑰﹝杯型﹞




雜交種玫瑰色彩多變化











下圖是甕型玫瑰

簇生型玫瑰
                            




四分簇生型玫瑰


一起欣賞顏色多樣迷人的玫瑰花



歡樂的農曆新年將屆,祝福我的好朋友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

錦葵科的花﹝下﹞

  延續上星期貼出的錦葵科的花﹝上﹞,今天找出來我在去年﹝2010﹞五月間於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特展室觀賞錦葵科特展時所拍的部份影像,這個特展是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系合辦的,展期是2010430620日。其目的是希望讓大眾更瞭解這個不時在我們身旁出現與我們關係密切的植物科屬。




下面先轉載一段當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特展說明網頁的資料,提供大家認識本科植物的參考------------------------------------------------------------
相傳中國早在1700年前就開始栽培繁殖扶桑,因此過去都認為扶桑的原產地在中國南部。然而近年來植物學家陸續在印度東海岸和南印度群島找到了幾個在遺傳類型上一致的野生種,但在中國南部卻尚未發現野生種扶桑,依此判斷,顯然印度才是扶桑的原生地。近年來,美國夏威夷進行大量的扶桑雜交育種工作,逐漸成為次生栽培分布中心,而扶桑也是夏威夷的「州花」。
扶桑的品種特性表現在株型、葉色、葉緣、花色、花徑、花期、重瓣性、開花繁密度及抗病性上,習慣上以花瓣為第一級分類標準,北京地區稱重瓣品種為「朱槿」,單瓣品種為「扶桑」。一般常用花色為第二級分類標準,如紅、粉紅、淺粉紅、橙黃、黃、白、粉邊紅心、檸檬黃以及瓣基異色等。
至於錦葵科植物則可依植物形態特徵分為草本、灌木或喬木等,葉互生,單葉,常呈掌狀脈,具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單生或排成穗狀、總狀或錐花序。特展中也呈現錦葵科植物在人類生活和族群文化上的多元應用,包括食、衣、住、醫藥、漁獵、農業和祈福避邪等。
例如,黃秋葵的果實和扶桑的花及嫩葉,是阿美族人的傳統佳餚。花朵美麗鮮艷的山芙蓉,不但葉片可用來包小米及桑椹等果實,在煮食米飯、地瓜和芋頭時可當鍋蓋使用,其莖皮纖維也可用來綁傳統食物,魯凱族並利用其枝幹作為薪柴,鄒族人則用山芙蓉的莖皮做成背山豬的背帶,並且用薯榔染成紅色,綁在矛上成為祭祀用的法器。而排灣族甚至以山芙蓉開花的狀況,來判斷捕抓紅螃蟹的最佳時機。
除了山芙蓉的用途繁多之外,木芙蓉、細葉金午時花、野棉花及梵天花等莖皮強韌的錦葵科植物,也是原住民族織布的重要原料之一,還可製成繩子、背帶、麻袋、網袋和雨衣的內架等。至於枝葉比較細密的錦葵科植物,如賽葵、細葉金午時花、圓葉金午時花及金午時花等,在冬季採收全株,經曬乾去葉後,則廣泛被利用在製做掃把上。

接著就請大家直接欣賞我拍攝到的錦葵花之美。由園藝專家門培育出來的花真是色彩繽紛啊!

                              


























--------------------------------------------------------------------------------------------------------



錦葵科的花﹝上﹞


今天討論的圖片全是錦葵科的花。錦葵科植物在台灣還算蠻常見的,基本上它是屬於溫帶及熱帶的一種花,草花型及灌木型態的種類較多,但也有幾種因樹型較高大,可歸於喬木。通常一年四季都會開花。

生物的分類基本上是以界、門、綱、目、科、屬、種的順序層次來依序分類,舉例來說目下面有好幾個科,而科下面又分為好幾個屬,以錦葵科為例它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錦葵目-錦葵科,而錦葵科下面可再分為幾十個屬,我們不是在這裡研究植物學,不用講的這麼專業。舉幾個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錦葵科植物,大家就比較有些概念了。

秋葵吃過吧!長的有點像綠辣椒,但身體長著細毛,果含豐富維他命A、維他命B,日本人視為強壯菜餚,很愛吃,但因口感黏呼呼的,台灣很多人吃不慣。它是錦葵科秋葵屬。


扶桑花看過吧!又別稱朱槿花。路邊經常可見,大紅色單瓣的居多,五片花瓣中間一根紅色花蕊布滿黃色的雄蕊。鄉下地方常見。除了正常開展的花瓣外,路邊也常見一種花瓣捲成一束,像個筒型,雄蕊從捲筒中伸出,感覺像是一朵朵永遠含苞待放卻不會開的花,它叫南美朱槿。另外還有一種裂瓣的,稱裂瓣朱槿。

台灣還有一種野生常見的錦葵科花叫做木槿花,因葉型小,除了在地上栽培,也可以種在花盆裡作盆栽觀賞,開粉紅色或淡紫色的花,也有白色的。
洛神花茶大家一定喝過,紫紅色的茶色透過光線光看顏色就覺得美,是植物界的紅寶石,喝起來酸酸的,清新可口,無論中外都用它泡茶當飲料,或視為藥用植物,它是屬於錦葵科木槿屬的成員。

下面秀的照片主要是我近日在台北植物園內拍到的錦葵科花,請大家賞花。

首先是不同形態與花色的朱槿花。






朱槿花常被用來作綠圍籬,小時候住日式平房,周圍就種了這種花,蝴蝶流連不去,我們也常拔去花瓣學蝴蝶吸它底端的花蜜,口感甜甜清香。

朱槿花苞




下面這張是南美朱槿,您瞧它含苞待放,但花瓣就是不會開展。






我家院子裡曾種過木槿花,木槿花葉型小,但花卻很大又很漂亮﹝是以前拍的相片﹞。這株花是粉色的,常見的還有粉紫色的,也很美。



但前幾天在台北植物園裡看到眼前一排木槿花樹枝葉稀疏,也無花苞,季節不對吧!


下面這張相片是木芙蓉﹝或稱山芙蓉﹞,野地裡常見,植株較大,開花數多,花型也很大,如種成一片,頗為壯觀。


                                    







錦葵科裡的巨人恐怕就得看黃瑾樹了,它可不像朱槿那樣秀氣柔美,它可以長成78高大樹,枝葉茂密,卻又參差不齊,開著黃花,也正由於它生得枝葉繁盛,耐瘠防風,算是很好的防風定砂樹種,台灣西部沿海田野常見。開花數量不如山芙蓉那麼多。





瞧瞧下一張圖,左邊正好有一行人,比較右邊的黃槿樹,就知道黃槿樹可以長成多粗多大。



這篇文章是在台北寫的,其實我本來是想給大家欣賞一些台中科博館植物公園曾舉辦過一個錦葵科展覽時拍的相片﹝印象中應是去年2010年﹞,但動筆之後忽然發現那時拍的影像存於台中,只好先秀一些近日拍攝的錦葵科花的影像,預定一週後會回台中幾天,屆時再把園藝專家們培育出的漂亮花朵圖補在此文之後─錦葵科的花﹝下﹞請大家一週後再點進來看看,有更多美麗的錦葵科花會出場競豔。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原來吳大哥年輕的時候就那麼帥啊!~Jan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