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潛水機械錶


潛水機械錶

 
今天花點時間聊聊潛水錶的話題,自17世紀人類發明了現代孰悉的計時工具-鐘錶後,平日置身懷中需要看時才拿出的的懷錶一直是主流,前後維持了幾百年的歷史。一直到約20世紀初才想到將機件縮小,綁在手腕上方便行動而發明了腕錶。

世界上的第一隻手錶其實是於1868年由百達翡麗製造給匈牙利的一位伯爵夫人的。但這種形式的鐘錶,在當時並未實際流行。手錶的普及化要推遲至二十世紀初。在1904年,經營珠寶的法國商人路易斯•弗朗索瓦•卡地亞接到飛行員好友的抱怨:當駕駛飛機時要把懷錶從口袋裡拿出來十分困難,希望他協助解決這個在飛行途中看時間的問題。因此卡地亞便想出了用皮帶及扣圈,將懷錶綁在手腕上的方法,解決了好友的難題。而這種綁在手上的懷錶,就是現今的手錶。1911年卡地亞正式將這種形式的鐘錶推入商業市場,生產了著名的Santos手錶。自此以後,手錶便開始普及。

最初發明的手錶全是不防水的,使用者必須很小心的防備手錶不讓雨水潑濺,機芯一旦進水,很快就會故障不能使用。相對而言,功能高度複雜的機芯如三問錶、陀飛輪錶等技術於19世紀末就不斷被開發出來,但防水錶這麼一項簡單卻非常實用的功能卻一直到1920年代才技術成熟,逐漸普遍。當時Rolex錶廠生產了一隻蠔式防水手錶,經運動員配戴著橫渡英倫海峽,歷經15小時,勞力士錶一夕成名。而Omega則在1932年推出Marine,第一次潛水至深達10公尺的水底,創下當時的防水紀錄。同年Cartier發明了一種全新的旋入式錶冠,應用在1932年推出的The Pasha上,可說是全世界的第一只奢華 (luxury) 防水錶。

二次大戰期間因軍事需求開始促進潛水錶防水性能快速進步。美國海軍曾採用HamiltonSea Bees Diving Watch,其防水深度已經推進到耐50公尺水深左右。

至於現代所謂潛水錶,顧名思義指的是錶殼經過防水處理以供潛水者專用的腕錶。通常潛水錶應該具備以下的特色:() 防水性能至少須達抵抗200米水深﹝約20個大氣壓﹞的壓力,() 錶圈上有一可以單一方向旋轉的外環,可供簡單測量潛水時間,()水中一般光線明顯較陸地上昏暗,因此潛水錶的指針和時標或錶面通常須有螢光塗料,才能讓使用者容易讀取潛水時間,不致誤判。

先介紹一隻日本SEIKO防水錶,從外觀上看來它似乎是一隻標準潛水錶,錶殼厚重堅固,錶徑約41mm

 
 

 
他的確也符合上述的二、三項條件,但仔細一瞧,它的錶面上書寫100米標示,因此不符合上述的第一項條件﹝即需達到耐水壓200米深﹞,頂多只能說它是一隻耐100米水深的水上運動型防水錶,可以帶著游泳,但還不夠格稱為潛水錶。



 
此錶使用的是已有幾十年生產歷史,平價但已可稱為骨董級機芯:SEIKO新星曆五號系列機芯。歷年生產的數量驚人,機芯雖缺少瑞士高級錶的打磨工藝,卻穩定可靠又平價,可謂俗又大碗,但因為是早年設計的,故缺點是無停秒裝置。。



 
此錶的背面是現在流行的透視玻璃錶背蓋,可欣賞機芯運作。但這也透漏了它無法列入嚴格潛水錶的身分,因為通常耐200水深以上的潛水錶都採用金屬背蓋以增加耐壓強度。

 
照這樣說,平常人的潛水活動可以到水下200米囉?錯!實際上一般休閒水肺潛水都在30米水深以內,專業工作潛水通常也無法超過100米。那為甚麼潛水錶的標準要能耐200米水深呢?原來人在水下活動時並非靜止不動,故錶所承受的壓力包括淨水壓與動水壓兩者,200米指的是靜水壓條件,並未計入水下活動所產生的動水壓之故。

所以真正能在水中活動的手錶,其防水性能標準應參照下表所示。

 


防水錶可從事水下活動的標準

手錶上標誌

淋浴

游泳

浮潛

水肺scuba潛水

Water Resist

OK

NO

NO

NO

50 M

OK

NO

NO

NO

100 M

OK

OK

OK

NO

200 M 或以上

OK

OK

OK

OK

100 M = 330

現在介紹一隻真正符合標準的潛水錶-寶格麗BVLGARI  Diagono scuba 38mm潛水錶。Diagono 在希臘文「競爭」的意思,代表分秒必爭與時間賽跑。

 
此寶格麗200米水深潛水錶性能諸元如下:

BVLGARI  Diagono Scuba 潛水錶
錶殼:
不鏽鋼, 錶徑 38mm, 單向旋轉式外圈附60分鐘計時標示, 藍寶石水晶鏡面, 旋入式底蓋, 旋入式表冠, 防水200
錶帶:
原廠不鏽鋼製摺疊扣。
機芯:
ETA通用2892自動上鏈機芯
功能:
時、分、秒及日期顯示,有停秒裝置。
面盤:黑色

通常一般機械錶的可容許的誤差是每日在15秒內。但這隻錶是一支經瑞士官方認證的天文台錶,在錶面軸心下方有三行文字,第一行寫的就是天文台表﹝Chronometer﹞,第二行則標註官方認證﹝Officially Certified﹞。 所謂天文台認證,就是將機械錶的機芯經過錶廠精確調校之後,送往瑞士官方天文台認證機關測試,經過瑞士天文台會使用各種嚴苛條件測試,包括三種環境溫度、五種方位等連續測試,確定手錶的每日誤差都在要求標準值之內,﹝日差在+6~-4秒之間﹞,才會給予認證核准,並且附上天文台證書。通常有認證過的天文台錶,表示他們使用的機芯品質精準,銷售價會多出上萬元台幣。這一隻寶格麗潛水錶經過我自己多日測試,誤差僅約2~3秒鐘/每日。
由於寶格麗是世界知名源於義大利的精品品牌,有其時尚設計的一貫風格,故此錶雖為潛水運動型,卻製作的格外精緻,揚棄一般潛水錶的粗曠豪邁、巨大錶徑及厚重錶殼等特徵,但精緻的錶殼強度卻絲毫不減。
 

 
下圖是兩支錶的厚度比較,左側為BVLGARI錶,右側為SEIKO錶。

 
潛水錶常配用橡膠表帶或矽膠錶帶以凸顯運動風格,但其耐用程度仍然不及不銹鋼錶鍊帶。



 

 
錶面外緣有逆時鐘旋轉的60分鐘簡易潛水計時刻度盤,使用時先將此圈的0點轉至目前分針位置,待潛水活動後再看分針落在外框的幾分鐘位置即知已潛水多久,提供是否需要進行減壓操作的安全考量﹝通常休閒潛水僅使用單支氣瓶時並不需要考量減壓問題﹞。


 
整個錶外觀設計捨棄一般不銹鋼錶常見的亮面錶框及錶鏈,而採用特殊絲光霧面處理錶框與錶鏈,凸顯出與眾不同的品味。

 
錶面標示200米防水。錶冠為旋入式錶冠,在調教時間及日期時需先逆時針旋轉錶冠至錶冠往外彈出後,才能調整時間及日期。又為避免彈出外凸的錶冠斷裂折損,錶冠上下設計有直角切割的護弓。調整完畢後務必重新順時針鎖上錶冠,否則防水功能會失效。


 
寶格麗除了生產這種為一般潛水活動所製作的Diagono scuba 38mm潛水錶外,為了表示品牌的工藝水準,寶格麗還另生產一種Diagono scuba professional 潛水錶,錶徑增大為42mm ,防水可達2000米。要知道軍用常規潛艇的潛水深度也不過300米左右,最近許多瑞士專業品牌錶都有2000米防水錶生產,還有某些品牌製作出防水30004000米的手錶,已完全脫離實用的範圍,只是彰顯品牌能製作這樣的手錶而已,毫無實用意義。

各錶廠競相走火入魔炫耀的結果,Bell & Ross 品牌錶廠及勞力士甚至生產出 11,000 M 防水的超級潛水錶,此類錶能抗壓達 11,000 米水深,全因錶殼內注滿一種特殊的透明液體才得以耐如此高壓。

如果使用不當,潛水功能就無法長時間保持。所以最後有關配戴潛水錶的使用及保養準則,也提供大家參考:

1. 盡可能每隔一兩年檢查潛水錶之防水圈結構是否穩妥,長期配帶時之損耗都會使防水圈結構失效。
2. 避免把手錶接觸肥皂水或清潔劑,因為清潔劑會改變水的表面張力,使水可較易進入錶內。此外清潔劑也易令防水膠圈老化,使之失效。
3.切勿把錶置於熱水之下沖水,也就是說不要配戴潛水錶洗熱水澡或泡溫泉。冷熱快速的溫差變化會導致手錶防水圈失效。

2014.0920.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空軍總司令部舊址一瞥


空軍總司令部舊址一瞥

最近我常常在台北市區的大街小巷閒逛趴趴走,今年是台北建城130周年,市政府陸續在各地舉辦了許多回顧台北一路走來的相關展覽。前一周我偶然走過了台北市最美的一條林蔭大道之-仁愛路,發現原在市中心仁愛路的空軍總司令部已搬遷至大直,舊有的仁愛路三段「空軍總司令部」舊營區在今年3月已交由市政府管理利用,做短期特展場地利用。

 
仁愛路中央有寬廣的林蔭安全島,可供市民散步休憩。









 此地原址最早為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所在地,1949年後由國防部接管原場地做為空軍總部至20143月完全騰空為止。同年,臺北市政府受委託管理本地,預計至20141231日止。北市府委管期間將以短期活化再利用的方式經營本園區,空軍總部搬家後,在台北市精華地段的仁愛路和建國南路口留下21千坪土地,因為每坪超過298萬的帝寶就在附近,這裡就被稱為是小帝寶,這一大片公家土地怎麼利用引發各方角力。

下圖就是台北最有名的豪宅-帝寶,裡面住的名流巨賈可不少。



 
空總舊址位處臺北市仁愛路發展軸線上,交通便捷、生活機能完善,因此自空軍司令部遷移至大直之後,這塊土地的使用,讓各界都非常的關心,臺北市政府也將朝著資產活化再生的目標努力,規劃年底前會陸續舉辦6項展覽,透過各種民眾參與計劃,為這塊土地的重生有著很好的開端。




  
停放在空總園區進門廣場上的是空軍一架赫赫有名的F-104戰機,此型戰機雖早已除役,但擺在廣場上流線型的身軀依舊英姿煥發。此架F-104戰機是郝市長特別出面向國防部長借展,花費數週進行引擎之拆卸、修復、保養,從台中清泉崗基地運至展場展場組裝,才得以完整呈現於民眾眼前。






紅色半圓形的蓋子位置是噴射引擎的進氣口,F-104是單引擎戰鬥機,現在的戰機因體型巨載彈量大,須更大的推力,故多已改為雙引擎。
 

 
機翼又短又薄,讓人懷疑怎麼能產生足夠的昇力呢?說實在的,整架飛機看起來倒比較像飛彈哩!




 
高聳的尾翼是F-104的特徵。機尾噴氣嘴已經覆蓋住了,因為機身裡面的引擎已拆除。



我國自政府遷台以後接受美軍援助,空軍最早使用的噴射機是F-84F-86,在823砲戰時戰功彪炳,之後接收世上第一架超音速噴射戰鬥機F-100超級軍刀戰鬥機;從此邁入超音速時代。F-5E/F則是我國與美國合作生產的多用途輕型戰機,而在F-5E/F、F-16、幻象式戰鬥機裝備我空軍之前,空軍都是以這種全世界第一種兩倍音速的戰鬥機F-104,長期擔任第一線攔截任務。 




阿伯念中學時是一個飛機迷,以前還做了不少戰鬥機模型,也包括F-104,只是如今都不知所終,一架也沒留著。


機首突出的空速管像是一根利劍朝向正前方。
 
 
機腹下方的開口內裝20mm
火神式機關炮,每分鐘射速可達數千發。一旦擊中目標,少說也有幾十發命中。

 
  為了配合空總的開放及未來的規劃,台北市都市更新處也特別於圖書館鄰棟的園區聯合餐廳2樓,展出哈佛空間學者Carl Frank Steinitz來台工作坊,連同產官學者,針對空總未來可能的利用方式進行探討,共完成6個建議方案,最後整合成2個方案的「參與式規劃新方法:Geodesign Workshop成果展」。








聯合餐廳二樓則有台北願景展。介紹台北的發展背景都市特性資料與未來展望。


 
與世界其他大城市相比較,台北市是屬於高密度的小型都市。


 
有關台北城的環境解說。


 
在不同的方向俯瞰整個台北市市區模型。






台北盆地四周的山系。
 


 



 
我進入空總舊營區參觀那天正逢台北市政府在行政大樓後方圖書館區展出台北市好運交通特展﹝該項展覽已於95日結束﹞。該項展覽是以超越時空方式,展現從400年前的臺北-以牛車代步的年代,逐步發展聯外鐵路建設、臺北公車系統,到後期臺北捷運路網、貓空纜車建立,在臺北市旅行各式輕鬆有趣,而目前最夯的「微笑單車」更加速了民眾駛進臺北各個美麗的角落。
 

 


 
有幼稚園老師帶著小朋友來參觀。


 

 
小朋友的頭像會落在牆壁上公車的窗戶哩,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阿伯也是其中一個小朋友喔!找的到嗎?。
 


 
 


 
各種捷運票卡如今已經成為熱門收藏的對象。


 

 
U-bike大概是全球大都市中利用率最高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四通八達,費率便宜,甲地借可乙地還,備受市民及觀光客的稱讚。


行走在已然空曠杳無人跡的廢營區,讓人有滄海桑田之嘆!在本文的最後,大家一起來回首見證一下這片曾經是我國空軍幾十年來運籌帷幄軍旗飛揚的指揮中心吧!

























                                             201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