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華麗的台北賓館
如果你站在總統府前廣場,面對正前方寬闊的凱達格蘭大道,可看到左前方區塊有一幢莊嚴華麗的灰色巴洛克形式石造建築物,隱約浮現在庭園茂密樹影中,這就是平日難得一窺其貌,目前隸屬外交部管理的的台北賓館。
這幢歷史古蹟原為日據時代興建的總督官邸。1899年開始策劃建設,由當時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下令興建。同一時間也開始動工拆除清朝興建的台北城牆與台北大天后宮。日人將拆除的城牆石做為總督官邸的建築用材,文物則取為裝飾庭園之用。兒玉總督認為官邸需顯示總督的威嚴以及威嚴,因此好大喜功在設計時便要求要盡量氣派、華麗。
我在五月份時曾把握難得的開放日前往探訪,凡開放日就可直接進入,並不需再辦理任何手續。由大門進入後,走過建物前方修剪得很整潔的寬廣西式庭園。當天下著細雨,灰濛濛陰沉天空襯托下的歷史建築更讓人感受到悠悠歷史歲月流轉的痕跡。
大門廳前有一噴水池,往噴水池看去,對面牆外掛國旗的建築物就是中華民國外交部。
大門正面門廳。
根據外交部官方網站的背景說明及維基百科等相關資料,這幢建築物原由日本建築師福田東吾、野村一郎設計、官邸外觀樣式為文藝復興式風格,屬於磚造與石材混合使用的二層樓建築。興建十幾年後因空間不敷使用,且原本木製的屋頂已經腐壞,於是在1911年開始改建,
這幢總督賓館經1911年大規模改建後,本來的官邸住宅機能轉變成接待貴賓、迎接皇室成員為主要功能。1923年當時日本裕仁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來台灣訪問,總督賓館就作為接待之用。
二戰結束後,賓館被中華民國政府所接收,一度作為臺灣省主席的官邸。1950年轉撥交給總統府,名字改稱為台北賓館至今。1963年賓館又撥借給外交部使用,作為招待國賓、晚宴的地方。1998年台北賓館被指定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因台北賓館建物年代久遠,逐漸毀壞,於2002年展開修復工作
請大家跟著我的腳步,進來看看內部空間結構與陳設吧!
進入一樓的大廳,一旁擺有幾個解說明牌。也有外交部人員指引參觀路線。
在大廳入口處就可以看到後門外的庭園。待會再去參觀,先由左方樓梯上至2樓。
二樓的廣間大廳。
1952年時任外交部長的葉公超便是在台北賓館和日本外相河田烈兩人簽訂了「中日和約」。二樓中央空間擺放著當年簽訂合約時的場景雕塑。
有許多小朋友正興致勃勃聽導覽人員的解說。
房間一角的壁爐與角櫃。
房間與走廊均鋪設櫸木地板。
二樓走廊盡頭一旁有樓梯可以通往三樓的露天陽台。
這間房間裡有一個奇怪的四方櫃,作工細緻,四面雕飾有日本山川圖飾。但我實在看不出是作甚麼用的。
西方古典式的雅緻座椅,色調優美,椅面為花草紋。
餐盤櫃。
華麗的樓梯間裝飾
一樓空間由中央廣間分別通向東、西兩邊的第一客室跟第二客室,再接會議室跟大餐廳。
我們往後門走出至後平台。
當年總督官邸庭園分為前庭與內庭,前庭為西洋風格庭園,配合西式建物群風格;內庭及後花園則是日本式迴遊式庭園,於1910年完工時為台灣第一個日本式庭園。
站在建物後方寬敞平台視野寬闊,可以一覽整潔富禪意的迴游式的日式風格庭園。
日式庭園的微型山水
日據時代後期有些總督只把主建物作為辦公及接待貴賓場所,自己則住在後方庭園一角的不起眼日式木造房屋內。這幢木造建築目前不開放參觀。
在庭園繞了一圈,回到了主建物的正面。
主建物的前方是西式庭園,普植各色花木,現修剪得整潔美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