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蘭古道石碇段
台灣北部有一條有名的淡蘭古道,是昔日清代時期連通台北盆地與宜蘭平原﹝當時的淡水廳到噶瑪蘭廳﹞的主要交通道路,淡蘭古道沿線包括許多支線道路系統,並非只有一條單一的路,早年基隆河航運只能到暖暖,故淡蘭古道主線由暖暖將貨物循著早期凱達格蘭人的路徑,攀過「三貂嶺大山」及「草嶺山區」到達頭城。至蘭陽地區大里、石城附近,全程長約80餘公里。
台灣光復後,因鐵、公路的開通,古道漸漸的失去其原有功能,除了部份作為鐵公路使用外,其餘皆隱沒在荒煙蔓草之中,淡蘭古道後段路線現今僅存了三貂嶺金字碑古道,草嶺古道和隆嶺古道三段。但今天所介紹淡蘭古道是屬於石碇支線重修路段部分。
石碇區是台灣新北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級行政區,石碇區位於新北市內南方偏東,其地理位置西側是新店區、深坑區,東鄰坪林區,北邊為平溪區,境內的翡翠水庫是提供大臺北居民用水的主要來源,水庫集水面積裡面,超過9成是位於石碇區境內,因此石碇成為大臺北地區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區。
石碇區早期以開採煤礦為主要經濟來源,後來煤礦枯竭後,人口開始大量外移。境內多山,開發程度不及都市高且人口相對稀少,但也因此保留了較自然優美的風貌。近年由於國道5號的開通,在石碇區段有設置交流道,大大增加交通的便利性,假日時常吸引許多大台北地區的民眾來此登山或健行。
在開發5號國道﹝蔣渭水公路﹞時,施工單位在石碇區發掘到了部分淡蘭古道的遺址,因此地方政府在5號國道旁沿景美溪自雙溪口開始重新整理修復了部分淡蘭古道,連接了石碇老街,此段又稱外按古道(或淡蘭古道石碇段)。希望民眾多了解先民開發的艱辛歷史,並得以讓民眾健行登山親近自然,同時促進地方觀光。根據石碇區公所官方網頁介紹,此段支線古道路線是由臺北的艋舺經古亭村,經過觀音嶺腳至深坑街,再經石碇街,穿越烏塗崛嶺,涉灣潭渡經石槽坑、四堵寮到達金面頭分水崙下領,經由礁溪街入噶瑪蘭城。此為文獻中對淡蘭古道石碇段的記載。
我在大學時代唸的是和尚學系-班上一個女生都沒有,以前個人電腦不普遍時,根本沒有網路交友這回事,所以那時最流行的是與所謂的純女生學校合辦郊遊聯誼,記得有一次是到石碇區皇帝殿郊遊,皇帝殿路線本來就是巨岩磐頂,稜線驚險萬分,又因天氣陰雨,山區路況不佳,大夥一路走得跌跌撞撞,許多人滑倒摔跤,險象環生,致印象特別深刻。
這次到石碇區,因不想自己開車,故選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先搭捷運新店線至景美站,再轉搭公車666線前往雙溪口站。如果是到皇帝殿,還得要再往裡面過去幾站。
出了景美捷運站,接下來要轉往景中街去搭666公車。
文山區二分局就在景中街路口,是一個明顯的路標。
前面一堆人站的地方就是我們要等公車的景美國中公車站。
666號公車路線很長,會經木柵、深坑、往石碇、烏塗窟方向開,但有些班次屬於區間車,故上車前問一下司機到不到「雙溪口」比較保險。
通過考試院。
經過文山區行政中心。
木柵動物園出現在景美溪的對岸。
如右轉過此橋就可前去動物園,不過我們是直行。
此一路段因風景優美,也是單車運動熱門路線,假日常見成群車隊出沒。
公車到達深坑老街,有許多人在此下車遊老街,我們也逐漸接近目的地了。
抵達雙溪口站,此地因位居景美溪與永定溪的交會口故得名。路邊有幾間便利商店,是此路線上重要的補給站,單車或重機車隊常在此聚集。
路邊有公廁,方便遊客。
這裡的停車場就是淡蘭古道石碇段的起點。
開始轉入健行步道。
下方景美溪溪水潺潺,河面佈滿大石塊,呈現台灣河川上游典型的景觀。
岩石河床上不時出現一小段落差,流水奔流而下,有若一小小瀑布。
水邊常見的夜鷺等水鳥守候河床,待小魚跳出時捕食。
此吊橋是民國95年才建成的。
站在吊橋上看底下河床。
站在橋上用望遠鏡頭看到剛才的停車場,已聚集許多單車車友正歇息整隊。
高架的國道5號在遠方溪流對岸一路展延。
經過吊橋抵達溪的對岸。木質平台上有標示牌介紹在地原生種植物烏來杜鵑,烏來杜鵑花型比一般常見的日本種杜鵑為小,台北植物園內還存有幾株。
一隻人面蜘蛛結網橫在前方,這是台灣體型最大的蜘蛛,常見於山林間。本篇最後還會提到有關蜘蛛的有趣主題喔!
回頭看看,周圍山巒連綿起伏,望之青翠清新。
路邊的構樹正在結果,但尚未成熟,待成熟後會呈現橘紅色的漿果。
此地山區多雨,木台上生有真菌,顏色鮮豔,應該不能吃吧!
我們已過吊橋,走在景美溪的對岸人行步道,隔著溪對岸的106乙號公路上單車、重機、汽車絡繹不絕,看來假日來此騎車得當心點哪!這幾張圖都是以望遠鏡頭所拍,實際上離我所在位置有一段距離。
隨著步道而上,位置逐漸昇高。
來到5 號國道高架路段正下方。
這段古道人行路都是古道新鋪,好走的很。
途中若與一般車輛道路交叉相遇,路邊都有標示。
繼續往前探訪古道路線。
木麻黃林間有一隻看來僵化的毛蟲。
抵達中繼站的大片平台,遊客可在此暫歇觀景。
我們不往上走,而是由前方平台盡頭左轉下行貼近溪邊。
這段路枝枒茂密,兩邊樹蔭特別濃密,更富古道氣氛。
山壁的地質呈現沉積岩的層疊特性。
高度下降,接近溪底了。
河岸邊還建有吊腳平台。有一群遊客在裡面喝茶。
溪水泛著青綠,讓人在酷暑下依稀感受一絲清涼。
前面一段木棧道,有遊客在此停留觀魚。河床中央躺著著一顆醒目巨石,不知是何年何月自山坡滾落於此。
溪裡的魚還不少哩!有小朋友丟麵包屑,各種魚群蜂擁搶食。小型者多為原生溪魚,體型最大的是幾隻吃的肥肥的胖鯉魚﹝鯉魚的公母大家會區分嗎?一般來說,公魚頭型較大,但體型呈均勻流線形,而成熟母魚隻腹部特別膨大﹞。
看到對岸有一隻身披藍黑羽的鳥,但手腳慢沒拍清楚。捲尾?
紫嘯鶇?
重修的淡蘭古道石碇段到此為止,僅2公里餘,大概40分鐘就走完了,適合親子散步。
如果想爬山,可續往筆架山或烏塗窟山方向行,我沒做登山準備,就偷懶跟觀光客一樣往石碇街上走吧。
開始沿溪畔石碇西街而行。
看到沒有,此段溪流因封溪護魚而禁止垂釣,難怪水裡魚群處處,水族得以重現生機。
路邊一幢民宅建築陽台掛著一個碩大虎頭蜂窩,好不嚇人,還好已無虎頭蜂。
溪裡水面石板上爬著一隻中華鱉正想舒服曬太陽哩!可見多年保育有成,溪水生態系統已逐漸回復豐富多樣。
這裡是石碇社區活動中心。裡面有廁所可利用。
此情此景頗有點古鎮風味。
老街狹窄的路面。
走啊走!走到了石碇國小。
這裡的門牌是石碇西街1號。
行過萬壽橋,嘿!木柵動物園附近也有個萬壽橋咧!
看到馬路對面有一個石碇淡蘭藝文館,我一向對博物館、藝術館等展覽有興趣,進去參觀一下順便吹一下冷氣吧!
正巧裡面有一個蜘蛛影像展,是陳玉枝小姐的蜘蛛攝影創作,展場包括一、二樓。一看之下大為佩服,原來台灣的蜘蛛有那麼多種多樣,不僅色彩繽紛,大小形貌各異,捕食習性也各不相同,有的蜘蛛五彩斑斕,有的身披棘刺,有的則長得像螞蟻,還會混入螞蟻群伺機捕食螞蟻哩!平常大家粗心大意,不易發現躲在樹影下的各式小小蜘蛛形體,卻有有心人能觀察入微,又有專業的知識與攝影技巧,拍出那麼吸引人的蜘蛛百態,長吾等見識。今日得見,真是幸運。
因為要尊重作者的藝術創作權,所以不便對著展出的精彩照片直接拍攝作者多年觀察的心血結晶;一幅幅精彩的蜘蛛生態攝影。在此只拍了幾張展場遠景呈現,希望大家有空能親自前來石碇玩,慢慢佇足欣賞平日難得一見的蜘蛛攝影展。
﹝6/1 註:承蒙玉枝小姐美意,願提供她在 youtube 有關展出內容的精采視頻畫面,方便大家直接線上欣賞,好朋友們可在電腦或手機上直接先睹為快了!﹞請點入
出了展覽館,看著手機上顯示的公車動態資訊,還有一二十分鐘車才會來,於是繞到老街走走。
假日這裡的遊客真不少,有的路段還會塞車咧。
許多遊客在這裡品嚐石碇豆腐。
還是搭666公車回台北,通過雙溪口站,車窗外仍是一堆人潮。
回到景美捷運站,今天的石碇行就介紹到此。